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京郊野公园升级 主题活动开启林间乐活新体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26:00    

历经三年改造提升,本市郊野公园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打造出不少林下生活新场景。北青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4月1日,北京启动“四时花园·林间乐活季”主题活动,依托升级打造的林下空间开展休闲游憩活动,带领市民“栖居林田中、行走绿荫下、坐卧花草间”,“近”享花园城市之美。

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石景山区老山城市休闲公园,不少市民在山也Park咖啡厅内,点上一杯咖啡,在林间野趣中感受现代生活的轻松与惬意。向店外望去,一片巨大的草坪,可供人们野餐露营……这是北京启动郊野公园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果之一。郊野公园逐步从“一片林子一条路”,向设施齐全、功能丰富、全龄友好的城市公园迈进。

自2023年以来,本市实施了郊野公园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并启动绿隔公园“百园百师”工作营工作机制,为公园“量身打造”改造提升方案。“我们率先对人流量大、森林景观好、市民期盼高的郊野公园,开展改造基础条件、增加服务设施、拓展活动功能等工作,重点改造了园路、厕所、路灯、门区等基础设施。同时,增加了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场地,以及丰富的林间场所和林下空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曾小莉介绍说。

随着郊野公园设施功能不断增加、提升,一些公园积极探索“公园+”赋能,挖掘资源潜力、创新休闲场景、激发公园活力。去年以来,一些“必玩项目”、网红打卡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森林书屋、林间咖吧、花园餐厅、丛林穿越、溪边垂钓……既满足了市民的休憩需求,也激发了公园的“自主造血”功能。

目前,已有超过110个公园镶嵌在四环至五环的居住区之间,形成北京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这些郊野公园起建于2007年,以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原有林为基础,对标新建小区需求,择优林而成园。”曾小莉说,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与养护,目前,“一环百园”实现了园园有景,形成大树、大森林景观,春花烂漫、秋叶斑斓、夏荫浓郁、冬枝简素,四季皆可观可赏,是城市里的森林,社区旁的花园。

据悉,本市深入推进“百园百师”工作营工作机制以来,进一步释放郊野公园活力,实现公园从园景向场景转变。例如,朝阳区兴隆公园的儿童游乐区,绿树成荫,是遛娃的绝佳选择;海淀区长春健身园的“108畔舍·花园里的餐厅”,氛围惬意,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春天”;丰台区南苑湿地公园的遖缘舍森林书屋,四周林木环绕,人们可以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昌平区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的园艺驿站,人们可以沉浸式体验家庭园艺场景并购买花卉。

曾小莉表示,“四时花园·林间乐活季”主题活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未来,本市将打造更多林间、林下生活新场景,引入森林+教育、森林+健康、森林+运动、森林+艺术、森林+阅读等跨界混搭运营模式,为周边居民及市民游客提供去“班味”的好去处。

摄影/何建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