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围绕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38:00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习近平经济思想、“投资于人”、中国开放型经济学、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高培勇:关注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

高培勇指出,《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深刻回答了中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具有总纲意义也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是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源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始终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无论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大逻辑从未改变。新时代新征程抓发展,只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只有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这一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深入思考、深刻领会,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最新科学论断、最新战略部署,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升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明熹: 以“投资于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明熹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赛道加速形成。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2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投资于物”,又需要“投资于人”。也就是说,要在做好对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试验平台等“物”的投资的同时,注重对“人”的投资。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人口红利减弱、消费需求有待提振等问题。重视“投资于人”,通过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激活内需与创新潜能,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利于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加大对“人”的投资力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具体应做到“三个并重”。一是投资于“点”与投资于“面”并重。 二是投资于“眼前”与投资于“未来”并重。三是投资于“硬需求”与投资于“软配套”并重。高标准建设创业服务平台与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破除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壁垒,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摘编自《经济日报》

【裴长洪、刘斌: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学,完善“开放型经济”理论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红天讲席教授裴长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刘斌指出,在我国对外开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取得巨大开放成就的同时,提出并创立“开放型经济”理论,成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围绕研究对象、发展脉络、世界意义等核心命题,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开放型经济学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实践特色。在对外开放的道路选择方面,通常而言,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道路一般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依附模式”,也就是依赖于发达国家,这种模式容易陷入“低端锁定”;另一种是“自主模式”,这种模式更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在对外开放的模式选择方面,中国的对外开放在时间、空间和对象方面始终是渐进式展开的。在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的协同方面,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功既依赖于中国市场的开放,也依赖于我们自身的艰苦奋斗,两者缺一不可。这一经验也表明,发展中国家在采取开放贸易政策的同时,必须充分激发国内要素的能动性。

摘编自《光明日报》

【刘志:立足实践构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改革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特聘教授刘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国家面貌。中国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其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系统化和学理性地研究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以及提炼其可供借鉴的普遍化经验,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构建势在必行。一个理论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三个核心问题的解决,即知识来源问题、内容构成问题和质量水平问题,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如此。首先,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既来源于学理概念的科学抽象,更扎根于丰富的改革开放实践。其次,构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不仅要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全面性,更要注重对核心问题、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的界定和把握。最后,构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既要观照中华五千多年历史文化,又要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一方面,只有思考当代改革开放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历史方位,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传承中汲取智慧,思忖如何构建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建构才有历史实践之基和思想文化之源。另一方面,构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社会改革、科技创新、全球化发展等成功经验,尤其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其时代背景、内在规律和可借鉴性,既实现为我所用,也为文明交流互鉴奠定基础。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郑彦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