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城深评丨不一样的河博,何以进阶文旅“顶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20:25:00    

8月10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摄

不一样的河博,不一样的河北。

今年以来,随着河北文旅出圈,河北博物院更“火”了。

越来越多的游客把河博当成打卡石家庄第一站,为了一睹镇馆之宝,广场上经常排起长队。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的“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显示,2025年前两个季度,河北博物院热搜指数分别排在21、23,位次居于前列,且均高于去年同期。

河博为何能进阶成文旅“顶流”?

“黑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河北博物院共有30万件(组)院藏文物,其中不乏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顶级”文物。面对一众独特的文物资源,怎么充分释放它们的强大磁吸力?

科技的进步,给众多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巨大的创造力——苏州博物馆借助AI技术“复活”唐伯虎,实现与观众实时对话、创作演示;殷墟博物馆新馆运用裸眼3D技术,将20多件商代珍贵文物生动呈现。

“光影河博·数字艺术沉浸体验”展。河北省博物院供图

河北博物院也主动引入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数字互动屏前,游客可通过“移动”“放大”“旋转”文物进行实时交互,了解文物设计巧思;戴上AR头盔,就能看见西汉刘胜墓的安车残件在虚拟空间里重组成型。最具亮点的是,“光影河博·数字艺术沉浸体验展”中的PIM虚拟现实体验空间采用全国首创的PIM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以未来地球人“穿越”回古代的视角,为观众带来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文物体验。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文物展陈方式从“静态被动”变向“主动交互”,同时打破时空壁垒,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开口讲故事”,使凝固的历史“鲜活”起来。此举既提供了更加新奇的游览形式,也给予游客围绕文物进行观察、体验、思考的深度参观机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和内涵,进而为河北博物院的“热力值”加分赋能。

“新特展”让展馆更开放

博物馆有围墙,展览没有边界。

如今,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在整合资源,推出特展。如近期故宫博物院《彩画千年——中国官式彩画传承与创新展》带观众感受传统建筑彩画的魅力,上海自然博物馆《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汇集大量珍品恐龙标本,都相当“吸睛”。

观众在河北博物院参观“华彩珍蓝——河北珐琅艺术展”。新华社发

今年以来,河北博物院联合承德、廊坊两地博物馆推出“华彩珍蓝——河北珐琅艺术展”,系统呈现了珐琅工艺的历史发展脉络;儿童节当天,携手上海科技馆上新了“鲸奇世界”科普专题展,带游客追溯鲸豚的演化;“河北抗战图片档案展”则是与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共同打造,展示燕赵儿女众志成城奋勇抗敌的历史。

一方面,多样化展览招致多圈层的受众,造就更广泛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多角度的尝试折射出策展思维的开放性,从“文物罗列”变成“讲文化故事”,展览设计更注重叙事性、沉浸感和体验感,让冰冷的展品变得有温度、有情节,也让历史文化“可触摸、可聆听、可参与”。

“巧文创”让热爱可触摸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日历》、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毛绒玩具……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爆款频出,屡屡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可以说,兼具文化属性与情绪价值的文创正在成为博物馆的另一种“流量密码”。

纵观这些受青睐的博物馆文创,可以发现,它们均以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或特色文化为灵感,并进行时代创新和现代化表达。

河北博物院部分文创商品。

河北博物院长信宫灯的文创历经多次迭代,终将文物“点灯”的巧思浓缩在立体冰箱贴中,成为“销量之王”。博山炉·琉璃香薰以晶莹琉璃重塑“史上最豪华香薰”的神韵,无火设计既保留熏香功能,又契合现代生活,被许多游客带去博物院北广场拍照打卡。除此之外,还有“妙笔绘纹”文化创意书写台供游客定制生成专属明信片。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曾撰文提到,“一座博物馆要想为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要用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表现其丰富内涵。优质的文创设计,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这些文创产品之所以备受推崇,无外乎隔于玻璃展柜或束之高阁的庄重文物被具象化的形象激活,让普通人能使用、能创作、更能带走,不仅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成为博物馆连接大众的纽带。

河博走红的背后,是河北文旅整体出圈的缩影。而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让“爆火”变成“长红”,需要持续的文化积淀和创新,需要更开放的胸怀、更专注的表达,以及更自信的姿态。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韩新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