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卢海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经过3至5年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全员、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如何让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财经态度》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
李长安表示,过去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割、高校与市场及政企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意见》提出全链条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等服务,可以说是将政府、高校、企业、市场等多方对接,这一转变对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意见》提出,推进人才需求数据共享归集,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李长安分析,这一方面能打通高校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连接,为供需搭建对接桥梁;另一方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可依据数据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需求岗位的急需人才,让人才供给和需求更好匹配。在建设过程中,需确保信息准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发挥数据库和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的作用。
《意见》提出,以促进供需适配为导向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李长安表示,这意味着高校拥有更多专业及结构调整自主权,能缩短高校专业调整与市场需求对接时间。各高校在调整专业时,要依据人才需求数据库,同时要多征求技术发展快的企业意见。尤其是面对新兴领域,这种动态调整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让当下所学更好适配未来所需,推动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