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看丹观察︱代哭代烧代聊天……网友:祭扫也能代?!靠谱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4:37:00    

“ 在选择代祭扫服务时,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加强分辨,不要盲目轻信。相关部门也要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监督管理,严打欺诈行为。”

清明假期已至,不少人选择返乡祭祖,也有一些不便返乡的朋友选择在网上找人代祭扫。近日,#女子花500元找人代祭扫被骗#相关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代哭代烧代聊天,靠谱吗?

“为您代行祭扫之礼,让思念如期抵达” “方便忙碌的你!我可以协助您为往生亲人献上鲜花、清扫墓碑。”

时至清明,网络上代祭扫服务悄然升温。记者在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市场发现,不少商家已经推出各类清明代祭扫服务,只需要提供委托人姓名及与已故人关系、已故人姓名、墓园具体位置、祭扫时间等即可开展清洁墓地、代烧纸钱、献花致敬、诵读祭文等服务,代祭扫的服务费在300~1000元不等。有商家透露,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定制的代祭扫服务,具体项目和收费明细由双方协商决定。

然而, 不少网友对“代祭扫”的可靠性表示质疑和担忧 。据了解,因“代祭扫”引发的纠纷和投诉不在少数。

例如, 报价混乱“狮子大开口”、收费不少却不去扫墓、下载网络视频敷衍了事等等 。甚至 有诈骗分子专门借清明“代祭扫”服务实施“时令性”的电信诈骗 。

张女士清明节前收到一条信息,对方称可提供专业代祭扫服务,不仅能提供鲜花、祭品,还可以现场直播祭扫过程。张女士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500元服务费,约定祭扫的当天,张女士联系对方时,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

市民方先生购买标价为1998元的“代祭扫”服务套餐,却遭遇“货不对版”“代祭”的小视频竟然显示拍摄于约定祭扫日期的数天之前。

那么,代祭扫到底靠不靠谱?使用“代祭扫”服务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规范这类新型服务内容?

“代祭扫”乱象触犯了哪些法律?

上述“代祭扫”乱象,首先要区分接单商家为私人处理、个体经营、还是正规殡仪公司处理。正规开设从事殡葬服务的机构需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经营性公墓服务许可证》或《殡葬服务经营备案证》。如果服务提供者只是个人或不以殡葬服务为业的个体经营者,与请托人在社交平台、非官方电子商务平台偶尔约定,散客接单,应认定双方构成委托合同关系,未按委托方约定如实履行义务的(如使用提前录制的视频或伪造祭扫现场),应按照合同纠纷处理,可依据民法典主张退款或赔偿。

但是,对于非备案经营机构,接单“网络代祭扫”需注意行为规范,如果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从事如售卖鲜花、代烧纸钱、标价代哭、代举行宗教仪式等经营性行为,违反了各地殡葬管理条例,可能会被认定为未经准许从事殡葬服务业。 对于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性行为,或涉嫌非法经营犯罪 。

对于进行过经营备案的,合规开展殡葬业务的商家,如果未按约定如实履行义务的,或者未按照各地殡葬管理条例和殡葬服务指南实施政府指导价,消费者可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商家退款、赔偿损失,并处违法所得1至10倍的罚款。

“代祭扫”服务中收款后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罪。以虚构客服、收款拉黑等形式实施的诈骗行为,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视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代祭扫”需要注意什么?

消费者在选择“代祭扫”服务时,应优先选择正规渠道,通过正规墓园官网或民政部门认证的平台下单,避免轻信陌生弹窗广告或私人链接。

在交易前需主动核实服务方的资质,例如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墓园合作证明,并通过官方电话确认其身份真实性。交易过程中,保留完整的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并与服务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服务内容、时间、价格及违约责任。为验证服务真实性,可要求服务方提供带时间和地点水印的实时照片或视频,避免对方使用网上下载或提前录制的素材蒙混过关。

对于“代祭扫”,网友看法不一。一部人表示不能理解,“这种都能代替?”

但也有网友表示,无法回去祭祖的时候,“代祭扫”也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网友提醒“代祭扫”要选择正规机构,谨防诈骗!

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清明节是很重要的节日。通过祭祖扫墓这样传承千年的习俗,人们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既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生命的敬畏。一些人由于工作繁忙、距离遥远、身体不便等原因,难以在清明节期间实现祭扫。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必拘泥于一定亲临到场的仪式,毕竟心中的追思与怀念是最重要的。

随着新技术的兴起,云端祭扫、AR祭扫等新形式不断涌现,代祭扫也应运而生。代祭扫能够帮助一部分人在线下完成祭扫愿望,有其现实需求。但也需要警惕其中的一些乱象:“代哭”“代跪”“代烧纸”等标准化套餐让孝心变了味儿,引发伦理和道德层面的争议;虚假摆拍、定价混乱等欺诈乱象,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选择代祭扫服务时,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加强分辨,不要盲目轻信。相关部门也要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监督管理,明确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等,严打欺诈行为。此外,我们也要进一步探索墓园官方渠道的网络祭扫、代祭扫等形式,帮助人们更好地寄托哀思,加强情感联结与文化传承。

来源:央广网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反诈、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吴双 田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