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孩子穿上这双鞋,学走路能少摔跤!”当前,童鞋市场热炒“机能鞋”“学步鞋”。商家宣称,一双“科技含量十足”的专业“学步鞋”能“减少摔跤”“矫正步态”,这让不少家长甘愿为之买单。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学步鞋”何以备受家长青睐?这类热销产品到底是“玩概念”还是“真实用”?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市面上不乏商家以“科学育儿”“给孩子最好的”之名,将商品包装成成长刚需。其背后,是被标价待售的“育儿焦虑”。(央视网)
高价“学步鞋”的营销套路极具迷惑性,导致上当受骗的家长不在少数。商家精准捕捉家长“给孩子最好的”心理,通过“1/3弯折设计”“专利防滑技术”等看似专业的术语,将产品与儿童发育需求进行绑定。店员和客服则以“同龄儿童家长推荐”“专利技术”等为话术,再加上“减少摔跤”等效果承诺,让家长产生“不买就是亏待孩子”的焦虑感。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发育投资”的心态驱动下,即便价格高得离谱,仍选择咬牙购买“学步鞋”。
“学步鞋”营销套路的危害首先体现在家长为未经验证的“附加功能”支付高额溢价,其实是交“智商税”。对于市面上的“学步鞋”,有专家指出,所谓“科技含量”多为品牌自说自话,普通童鞋完全能实现相同的基础功能。这种通过增加“科技含量”的方式抬高产品价格的营销方式,一方面导致家庭育儿焦虑和经济负担加重,另一方面还可能使得一些家长因盲目追求高价产品而忽视儿童发育的个体差异。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营销套路已形成一条“育儿焦虑产业链”。从“学步鞋”到“基因检测查天赋”,商家将儿童成长各阶段需求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无私之爱转化为消费场景,并利用社交媒体实施再次营销,让不少消费者多次上当。比如,有机构将正常发育过程渲染成“需要干预的过程”,然后大肆推销产品。这种成体系的“育儿焦虑营销”正在扭曲育儿观念,并刺激诱导家长进行过度消费。
就破解这类营销套路而言,医疗机构应发挥专业优势,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导,用权威数据缓解育儿焦虑;电商平台则应进一步完善产品准入审核,禁止商家使用“专为减少摔跤设计”等缺乏依据的宣传话术。此外,提升消费者对营销话术的辨识能力也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强化科普宣传,通过家长课堂普及儿童发育规律等科学知识,让家长充分理解“摔跤是学步必经阶段”“孩子学步有早有晚,家长不必焦虑”等育儿常识。
高价“学步鞋”的营销套路,是育儿焦虑被商业机构利用的缩影。对此,唯有帮助家长普遍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同时以监管堵住营销漏洞,方能杜绝亲子之情被不良商家裹挟利用。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来源:中国人口报
文:唐传艳(医生)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