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绍兴:产业“链”出田园新景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9:53:00    

周梦琪

绍兴市农林牧渔业持续向好。2025年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稳定增长的背后,是绍兴以“链式思维”重构农业版图的创新实践——从传统单点突破转向全链聚合,从粗放生产迈向数字农业,一条条贯通生产、加工、销售、文旅的产业链条,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农业现代化,必须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思维定式,以全产业链思维统筹资源、聚合要素。”绍兴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与市场信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绍兴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推动11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特产品产业链加速成长。2025年一季度,绍兴着力构建“一链一策”发展体系,通过党建联建、强链补链、提质提效等举措,重点培育15条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特产品“长成”大产业。

产业“链”动起舞,离不开项目“强引擎”。2025年以来,绍兴共谋划49个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这些项目涵盖农特产品提档升级、数字转型、三产融合等多个领域。

同时,“优保障”与“强科技”协同发力,切实增强农业的韧性。

2025年以来,绍兴大力实施“农险惠民”工程,通过“增品、扩面、提质”三大核心举措,强化“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以“小险种”撬动“大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从“吨粮田”夯实根基到“产业链”增值突围,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抗风险能力。

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数据显示,2025年春耕期间,全市共投入农用无人机6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1100余台、插秧机700余台、耕整地机械1000余套,“新农具”为各地春耕春管按下“快进键”。此外,无人机、遥感监测、AI识别等技术融入承保理赔流程,依托“E农险”“浙农直通车”等数字化平台,推动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

而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更催生“农业大脑”等创新应用。在新昌县澄潭街道,一个茶业数字化工厂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种植到包装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转型不仅降本增效,更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让茶产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项目负责人张黎坦言。

产业链的延伸,让绍兴农业跳出“平面分布”,走向“立体融合”。2025年一季度,绍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关于加快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该政策首要提到的就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将在推进农业“机器换人”、深入实施科技强农、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给予相应奖励和补助。

“过去茶农只卖鲜叶,如今一片茶叶能‘裂变’出抹茶粉、茶饮料、茶叶提取物等数十种产品,亩均收益大幅提升。”越城区富盛抹茶产业园负责人说。目前,该产业园正在同步推进数字化生产线与茶康养文旅项目建设。诸暨、嵊州等地也在积极推进产业链相关项目。如诸暨市赵家镇香榧特色农业强镇项目,通过风貌整治与产业升级,打造香榧主题休闲体验区;嵊州小笼包供应链自动化改造项目、上虞四季鲜果农特产品深加工项目等,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从智慧农场到产业园区,从田间车间到电商平台,一条条“链”接希望的农业脉络正在绍兴乡村不断展开。

“接下来,我们将以一个整体、一项改革、一个抓手来进行推动,创新形成独具绍兴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改革创新与三产融合,力争2025年新增4条十亿级产业链、1条百亿级产业链,推动农特产品增值空间向深加工、新零售、农文旅等领域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