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精准培养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人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2:27:00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_高等学校动态】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战略,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兼具数字工匠精神、复合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为成渝数字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精准人才支撑。

瞄准产业缺口,重构人培新逻辑。紧抓区域产业布局,联合华为、航天信息等50余家企业,对成渝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岗位链进行深度调研,梳理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紧缺岗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将原有专业进行组合,实施以产定岗,设置人才培养岗位。依据岗位技能要求,校企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转换为教学资源库,校企双方协同育人。同时,依托产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动态需求监测机制,实时跟踪技术趋势与岗位需求变化,定期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学校与企业共建海渡机器人产业学院,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课程开发、项目教学,确保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生产实践“零时差”,实现“入学即入行、实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岗课赛证融通,重塑教学新生态。围绕培养岗位,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构建“双链四层”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实施“校内双师+企业导师+职业素养教师”三师协同模块化教学,重塑教学模式。一是岗课融通,深入分析产业链、岗位链,梳理岗位技能,按“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素养能力+岗位创新能力”四个维度,重建课程体系,实现岗课对接。二是岗赛联动,梳理岗位技能大赛,将竞赛标准、竞赛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以赛促学、以赛促技,提升学生岗位实战能力;三是岗证结合,对接岗位证书标准,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行业认可资质。

师生双向成长,培育产业新尖兵。引聘企业工程师驻校开展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训练,通过教学方法培训与课程开发指导,推动产业经验向教学能力转化。校企共建“岗位能力模型转化中心”,将行业标准分解为可实施的教学模块,实现产业需求与育人目标精准对接。实施“企业导师+校内双师+技能大师”协同机制,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递进式教学载体,联合指导学生完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全流程,使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深度耦合,实现“真项目、真岗位、真角色、真氛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