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黎鉴远 记者 刘盾)4月10日上午,广东省举行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率,更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如鹏也清醒地看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也给教育发展带来很多新挑战,可能导致教师过度依赖技术,以及一些伦理失范的问题。
在林如鹏看来,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素养,一方面要懂得技术应用,另一方面要深谙教育的规律。
广东基于以上考虑,印发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该框架从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专业发展和社会责任这5个维度出发,强化系统培养。这能有效增强教师对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价值理解,并提升他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态度和决心。
为培养提升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广东省多措并举。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建华介绍,教育部将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等认定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统筹2025年“新强师工程”专项资金预算安排,重点支持这些试点单位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深度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近三年来,广东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省级培训,惠及4000多人。
广东还将紧抓AI种子教师、学科教师以及师范生培养,构建三级人才梯队,分层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广东将选拔骨干教师参加省级AI教学研修班,让他们成长为区域AI教学的“领头雁”。在学科教师赋能方面,广东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AI通用能力+学科融合”的培训。广东将引导省内师范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辅修课程,定向培养具备AI教学能力的师范生,补充农村的师资缺口。
广东还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从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改革、带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等6方面着手,面向全省遴选了303个智慧教育名师团,通过传帮带,带动青年骨干教师提升人工智能素养。
作者:黎鉴远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