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025厦门人才服务月”如约而至,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一道在新时代特区热土上创造美好未来。启动仪式现场,海内外院士专家、市内外重点企业、重点研发机构以及名校博士生等代表200余人见证、参与。
人才引领 科技创新创造成果丰硕
五载梧桐引凤栖,今朝云程发新轫。“厦门人才服务月”步入第六个年头,今年启动仪式更加聚焦人才和企业需求、更加注重对接实效、更加突出技术成果应用,以展示“人才+AI”创新创业成果为主线,把舞台交给人才,展现厦门“硬科技”和“软环境”。
人才让科技充满想象。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关存太,围绕“脑机接口的进展及医学应用研究”作主题分享,表示可以为厦门引进脑机接口领域的人才助力。目前,关存太院士正与人才企业狄耐克开展合作,推动非侵入式脑机互联可穿戴设备产品在厦落地。
在脑机接口领域,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成功引进全球神经工程领域专家葛文教授,在脑外科肿瘤边界计算技术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以“AI+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不用术中唤醒”的脑瘤切除手术。此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院长龚启勇来到现场,解密更多“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他说,“正是因为厦门良好的人才生态和科技创新氛围,让更多顶尖专家愿意带着技术加盟厦门。”
近年来,厦门实施“鹭引五洲”引才行动,布局全球人才工作站,畅通海内外人才来厦通道。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发起的“心苗计划”,就是厦门国际化人才引育特色项目之一,并入选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发展项目库”。启动仪式上,来自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的5名外籍医生登台演绎,以亲身经历展示“心苗计划”成效。据了解,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依托“心苗计划”与6国知名医疗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吸引亚、美、非等大洲的26名青年医师来厦培训。
此外,现场还有厦门工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师生团队自主设计、编程的机器狗亮相;大博医疗实验室彭海韵围绕“小耗材·大世界”主题作展示;华侨大学外籍留学生现场体验美图“AI+视觉艺术”技术;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机甲少年”,登台展示自主研制的机器人......科技含量满满,创新成果丰硕。
产才融合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赋能
厦门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聚焦加速布局落子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依靠人才“第一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在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的带动下,厦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模型、智能终端等关键方向已构筑起较强竞争优势,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450多家,产业规模达336亿元,形成涵盖AI芯片、算力基础设施、数据、算法、模型、终端等环节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上半年,厦门优化升级“群鹭兴厦”人才计划3.0版,单列人工智能专项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现场,又重磅发布“AI产业人才8条”,助推厦门在人工智能新赛道的全球竞逐中,进一步抢占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的制高点。
厦门“AI产业人才8条”围绕人才引进、培育、评价和使用等方面,强化对产业人才的全面支撑。如,支持专家牵头组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围绕核心算法、AI芯片、垂类大模型、智能体等开展协同攻关;创新人才引进形式,设置人工智能特聘岗位“定向引才”,校企联合“双跨双聘”揽才;开辟人工智能“以赛引才”绿色通道,支持获奖项目和团队来厦落地等。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到产业链的“关键一跃”。现场还配套推出“AI+人才十大应用场景”,涵盖政策咨询、政策兑现,以及住房、医疗、教育、出入境等生活场景,通过“揭榜挂帅”形式,推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与厦门人才服务场景精准匹配,有效提升人才服务体验。
人才兴则产业旺,产业旺则人才聚。厦门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为了精准引进适配“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领域的紧缺人才,启动仪式现场发布《2025年度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岗位目录》,首批推出143类急需紧缺岗位,其中,稀缺指数五星岗位26个、四星岗位48个、三星岗位69个。同步在“国际化人才招聘专窗”上线126家企业1281个岗位2897人需求,正式启动新一轮人才招聘。
群鹭兴厦 持续释放人才品牌效应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是城市永恒的主旋律。厦门始终把人才满意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标准,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贯通人才“引育评用留”全链条,着力打造政策和环境双最优的人才生态,让人才在厦门迸发出无限创新创业活力。当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70万,国际化人才超6万人,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郭嵩表示,“厦门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创新资源,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前沿成果,从厦门走向世界”。去年,郭嵩院士通过厦门人才服务月与吉快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在厦门落地院士专家工作站。经过一年联合攻关,2024年12月,郭嵩院士团队与吉快科技共同研发的边缘大模型一体机,荣获“金边奖”,成功实现低延时、高算力、强稳定性的技术突破。
此外,来自俄罗斯的基奇金·亚历山大,是中硼(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究员,入选2024年市“双百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他表示,厦门拥有国际化的人才生态圈,希望更多人才来到厦门、爱上厦门。
厦门始终向全球人才张开双臂,以拳拳诚意邀才入怀。此前,厦门连续7年在德国、北美等举办“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今年,首次举办“鹭引五洲 才聚八闽”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赛事由福建省委人才办主办、厦门市具体承办,进一步打通全球英才来厦通道。大赛广泛征集数字经济、生物科技、先进制造等领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获奖人才不仅可赢取最高15万元奖金,落地后还将得到省市“以赛引才”专项支持。目前,已有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00个人才项目通过报名审核,其中近90%来自北美、欧洲、亚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现场还发布了“台湾人才服务平台”等载体,着力打造汇集人才政策、政务服务办理等“一站式”掌上服务载体。厦门向阳洁宇医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寿彦轩,厦门航空客舱部台鹭班长、乘务长陈于萱等台湾青年现场分享留厦体会,向台湾青年发出来厦邀约。
全球人工智能电子联盟联席主席、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常务会长喻波首次参加厦门人才服务月,他说,“厦门人才服务月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在厦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交流,推动相关项目落地”。
秉承“月月都是服务月”理念,厦门还将围绕国际交流、成果对接、青年人才、专业服务等方面,策划举办脑机交互产业高峰论坛、“院士大讲堂”暨人工智能校企对接会、英国名校博士厦门行等重点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人才发展加油赋能。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