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慈禧背后的男人,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为何说他实际柄执朝政近十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2 11:29:20    

为了弄清这人到底是谁,就不得不提及清末皇帝的亲缘脉络。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当时在位的皇帝为道光帝。

1850年咸丰即位,他有个著名的妃子叶赫那拉氏,也就是之后的慈禧太后。

接下来,慈禧的儿子同治帝登基,但其早亡。

在前朝后宫的共同商量之下,立咸丰异母弟弟的儿子载湉为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他的生父便是醇亲王奕譞。

醇亲王奕譞

实际柄执朝政

自咸丰末年,到光绪十六年醇王去世,这三十年间,清廷由恭、醇二王先后主持。

尽管亲王入主中枢不合清朝的祖制,但因此前垂帘听政,已然打破祖制,所以其二人“把控”朝政也算名正言顺。

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控全局,虽然她为人精明果断,但在学识、经验等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处理朝政大事无法如前此历朝男性皇帝一样“乾纲独断”,操纵枢垣,所以不得不依靠恭、醇二位“最近支”的亲王作为“首辅”。

总之,这二人表面为辅助大臣,实为主政。

《清宫遗闻》卷上,“慈禧之侈纵”记载:“两宫垂帘听政,则军机必以亲王领班,下以数大臣辅之,所谓军机王大臣是也。凡事由亲王作主,商之大臣而定。每日上班必由领班之亲王开口请旨。所请何旨?即未上班时所商定者。虽偶有更动,亦罕矣。

这段记载很好地证明了他二人的实际地位。大意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那么军机处一定是亲王领班,下面有数位大臣辅助,也就是军机王大臣。凡是由这两位亲王做主,和大臣商量而定。每天上班一定会由领班的哪个亲王开口请旨,亲旨是什么意思?就是上班时他们没有商量确定的内容,虽然偶尔会有变动,但十分罕见稀少。

军机处

执掌中枢期间的贡献

他执掌中枢也是是所谓“同光新政”时期。

这段日子,上承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大动荡,下接甲午和庚子两次惨败的对外战争,甚至自此开始了由亡国灭种危险的危机时期。

然而,也是洋务运动开展的时期。

洋务运动前期多由地方大官在自己的辖区和能力范围内,自行开展相关活动,而到了醇亲王奕譞主政时,这种零散的、无组织的运动得以改进,中央政府开始主导和推进这一自强事业。

除此之外,他还创造了晚清对外战争史上仅有的一次以签订不含割地赔款等内容的条约而结束战争例子——中法越南交涉的和战问题。

当时采用了当战则战,当和则和的政策。

洋务运动期间

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也是在此期间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军事近代化历史上留下深刻足迹。

支持直督李鸿章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支持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过,后人评论醇亲王总是多贬义,例如“易中驷以驽产,代芦菔以柴胡”认为他李代桃僵,占据了恭王的位置,而且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贡献。

但结合之前他所作政绩,以及密友翁同龢的一段评论足以证明其能力。

他说:醇王才思敏捷,平生著述诗文甚夥,“雄文丽句,浩若江海。初未尝构思,而下笔遂与古人相抗,所著《朴庵文集》、《诗集》、《竹窗随笔》、《滦阳日记》、《航海吟草》为存世所宝。

不仅仅如此,醇王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常主持同僚正义,当左宗棠收复新疆后,醇王对其十分敬重,曾邀请他到自己家中畅谈,并合影留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