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行政区划之所以看起来混乱难以理解,核心原因就是“市”的使用太过随意。行政区划中涉及到“市”的概念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镇级市”、“设区的市”、“直筒子市”、“全区市”等,让人眼花缭乱,不明所以。其实,“市”本身是“城市”的意思,和行政区划并没有必然联系。想要理清楚我国的行政区划,第一步就是把“市”的概念从脑子里排除掉。比如“地级市”的核心是“地级”而不是“市”,直辖市直接当成“省”来理解,“县级市”就是“县”,“镇级市”就是“镇”。
2、第二步就是理解“城市”和“行政区划”如何统一起来。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人口聚集,就自然形成了城市。根据人口聚集规模的不同,城市分为很多级别。一大片区域中间会形成一个超级城市,这个城市辐射了整个区域(一级城市);然后会有几个大城市零零散散地坐落在区域内部,分别辐射一部分区域(二级城市);然后有更多的中等城市又会坐落在大城市的周围,辐射更小的区域(三级城市);再然后是小城市;再然后是县城;再然后是小镇,一个小镇会辐射周围几个乡村。但其实小镇并不是终点,因为一个村子内部也会有一个人口聚集的中心区域,也就是居住区,这个居住区辐射了周围的大片耕地。
总之,人口的分布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分下去的。不同级别的中心人口聚集规模是不同的,当这个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将其称作“城市”。所以本质上,城市和镇子甚至村子并无不同,只是规模不同而已。
3、而中央集权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基本要求是“同级行政区划实力相近”,所谓的“实力”包括“人口规模”、“土地面积”和“经济实力”“军事重要性”等等。在这种思想下,如果中国有十几个实力不分伯仲的一级城市(比如有十几个北京上海),那么就可以以这十几个一级城市为核心,连带着其辐射区划成一个省,全国划成十几个省。但是实际上,中国只有三个一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其中天津和北京还贴在一起了,因此没办法这么划分。所以,我们就把这几个一级城市单独抠出来作为一级行政区,也就是直辖市。然后把其他城市划分成二十几个省,每个省都是一个“城市集群”。注意,直辖市是一个单独的“城市”,而省是一个“城市集群”。因为一级城市本身实力就超强,单独一个城市就和“城市集群”的实力相近,因此可以并列。
4、同理,一个省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国家,会存在一样的问题。即,存在那么一两个实力超强的二级城市,可以和省内其他城市的城市集群实力相当。在这种时候,就把这一两个城市单独抠出来作为二级行政区,把省内其他的部分分成几个“城市集群”,与这个城市并列。以此类推无限划分下去。当然,实际情况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但是这个是基本的思路。
5、注意,这里的“城市”是不带辐射区的。经济地理上的“城市”就是一个个规模不同的人口聚集区,某个城市周围的郊区、或者距离该城市不远的,受到该城市辐射的另外一个城市,都不属于这个城市。我们就会发现,“城市”可以是任何一级行政区划,但是只能是“单独抠出来”的部分。比如,一级城市“北京市”被单独抠出来作为省级城市,也就是直辖市,和江苏省并列为一级行政区。其中北京市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而江苏省是一个“城市集群”。
6、江苏省这个城市集群下面,南京市是一个实力超强的二级城市。因此单独抠出来作为二级行政区,江苏省其他的部分分成几个“城市集群”和南京市这个“单独的市”并列。比如说地级市苏州市,其实是一个城市集群,包括苏州市(市区5个区)+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这5个城市加起来作为一个“城市集群”才和南京市实力不分伯仲。所以想要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核心是要把城市的概念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彻底分开。地级行政区“苏州市”是一个“城市集群”,包括苏州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这五个城市。
在某些省份,即使把最大城市单独扣出来,也比其他城市组成的“城市集群”实力要强的多。如果强行平衡实力的话,就只能拆分最大城市。最明显的就是成都市和武汉市。当然,出于实际考量我们并没有把成都市拆分成“成都东市”和“成都西市”,这也就造成了省会一家独大的情况。
7、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是会逐渐扩张的,当几个城市的建成区连在一起的时候,这几个城市就合并成一个城市。比如南京市,一开始在地级市南京市所管辖的区域内,也是一个“城市集群”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但是随着南京市发展扩张,南京市的建成区和溧水县、高淳县连成一片,融合成了一个城市,南京也就由“城市集群”变成一个独立的城市了,苏州还没能完成这一步,所以还是一个城市集群。
判断一个地级市是“独立城市”还是“城市集群”的标准就是,这个城市有没有“代管县”,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代管县,是“全区市”的话,比如南京,那么这个地级市就是一个独立城市;如果这个地级市有“代管县”,比如苏州市,那么这个地级市就是“城市集群”(市区和代管县分别是不同的城市)。一旦一个大城市扩张到即将和旁边的另一个小城市融合的时候,被融合的小城市就会撤县设区,成为大城市的一部分。
所以,现在流行的城市分级——即把直辖市和地级市放到一起排名的方式——其实并不太科学。因为这种城市排名,本质上是直辖市(省级)+地级行政区排名。其中重庆市和大多数下辖县的市,都是拿“城市集群”参与排名的。(其实应该把直辖市和地级市的市区放在一起排名,同时让代管县以独立城市的名义参与排名,这样才是城市和城市排名。不过鉴于中国是摊大饼式超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东部地级市代管县好多和市区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和市区贴在一起了,所以看成一个城市问题也不大。但是对于西部来说问题就很大了。西部好多地级市的市区和代管县距离好几百公里呢......中间大片农田或者无人区)
8、在地级市层面遇到的情况和在省层面以及国家层面一模一样。继续拿地级市苏州市举例,地级市苏州市作为一个城市集群,存在一个实力超强的“苏州市区”和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四个较弱的城市。如果参考省级层面的方式,就应该不拆分苏州市区,直接让苏州市区和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并列为五个县级行政区,形成“苏州市区独大”的模式。但是实际上我们将苏州市区拆分成吴中区、虎丘区、相城区、姑苏区、吴江区五个市辖区,与另外四个县级市并列,同为县级行政区。
9、我们可以发现,在地级市层面上,因为苏州市区独大,我们把“苏州市区”划分成了5个“市辖区”(即拆分成5个县级行政区)与另外4个县级市并列;但是在省级层面上,成都地级市也独大,但是我们没有把“成都地级市”划分成“成都东市”“成都西市”“成都北市”“成都南市”“成都中市”(即拆分成5个地级行政区)与其他地级市并列。(注意,这里的“苏州市区”是指苏州这个独立的城市,不是指苏州地级市。)
这里有两个原因:
A、省级层面的某个地级市独大没有地级层面上某个城市独大那么夸张。即使是一家独大最夸张的成都,GDP总量也只占全省的38%,所以没必要拆分。当然这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下面这一条。
B、城市内部也有其相应的治理逻辑。城市因为人口聚集度高,内部经济联系紧密,所以城市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且这整体的内部治理效率是足够高的。即使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市辖区-街道办事处”的层级也足够治理城市了,没必要为了行政区划的对应而强行多加一级。
10、上面我们提到,无论城市规模有多大,城市内部至多只是“城市-市辖区-街道办事处”三级制,如果是小城市的话,还可能是“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二级制甚至一级制。对于地级城市来说,“省-地级市-市辖区/代管县-街道办事处/乡/镇”三级刚好是标准的中国四级行政区划制“省-地-县-乡”。但是对于直辖市(省级市)来说,作为一个省,下面应该有还有三级,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下面又只有“区-街道办事处”两级,这就说明直辖市跳过了一级。
上面我们提到,典型地级市是“市-区/县-街道/乡/镇”的模式。从城市结构的角度来看,地级市就是一个“城市集群”,其中最大的大型城市拆分成几个区,这几个区与其他的小城市(县/县级市)并列为县级行政区。地区(自治州、盟)和地级市的区别在于,地区(自治州、盟)虽然也是个“城市集群”,但是受地理条件限制,不存在一个可以拆分的大城市,下辖的十几个城市都是小县城。我们可以发现,存在“地区(自治州、盟)”的8个省和两个自治区,都是边疆地区、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不利于发展经济,不利于城市化的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所以,“地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落后和不发达。曾经我国大部分地级行政区都是地区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地区满足了“地改市”的人口和工业标准,改成了地级市。但是在一些边远地区,这一过程依旧没能完成。
现在我国共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其中地级市294个,地区7个,自治州30个,盟3个。地级市占据绝大多数。我国行政区划的调整方向就是最终把所有的地区(自治州、盟)都改成地级市,达成统一。一些边远地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达到建立地级市的要求,为此我们还专门为边远地区降低了标准。另外,自治州、盟是有少数民族含义的,可能有些人担心改成地级市的话,会不会有一些阻力。不过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大概不会有什么阻力。毕竟城市化之后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也会变好,内蒙古已经有6个盟顺利建市了。
受自然条件限制,好多地区本身并不存在可以拆分的大城市。因此在撤地设市的过程中,会将政府驻地所在的县(或县级市)直接改成“区”。(因为本身规模太小没的拆嘛,就完整地搞成一个区了)。这样就将地区变成名义上的“设区的市”(虽然只有一个区……),和其他地级市并列了。这就是俗称的“单区市”,比如西藏自治区所有的市都是“单区市”。(经评论区提醒,现在拉萨市已经有三个区了。)“全区市”是指只有市辖区,没有代管县的地级市,比如南京。一个地级市的区越多,县越少,就说明这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率越高。(往往意味着更发达)
上面我们说到,“地级市”绝大多数都是“设区的市”(只有县的那叫地区,不叫地级市),那么有没有例外呢?
答案是有的。有一类市叫做“直筒子市”。这类市跳过了县级行政区(市辖区、县),直接下辖乡级行政区(乡、镇、街道)。
这类地级市总共有5个:嘉峪关市(甘肃)、东莞市(广东)、中山市(广东)、三沙市(海南)、儋州市(海南)。
东莞和中山原本都是县,中山县由佛山市代管,东莞县由惠阳市代管;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后东莞和中山发展非常快,实力越来越强,先是变成了“县级市”,然后又升格成“地级市”。但是因为本身人口和面积都非常小,没有划区的必要,所以就跳过了市辖区这一级,直接下辖“街道/镇”了。
儋州是和东莞和中山的情况类似。有一点区别是儋州原本是省直辖县。然后升级成县级市-地级市。
嘉峪关原本没什么人,后来因为发现了铁矿,一五计划里因为挖矿兴起了。因为在那个年代铁矿很重要,是国家战略资源,所以地位极高,一开始就是省辖市(类似于现在的地级市)。不过现在嘉峪关市也只有24万人,铁矿也不那么重要了。
三沙市是为了对南海进行有效管理而设立的。因为南海十分重要,海域广阔,出于政治考量,我们需要尽量将南海群岛设立比较高的政治层级。但是毕竟南海的陆地只是几个小岛,直接搞个“南海省”有些太夸张了,所以我们就将南海划归海南市,将三沙市定成一个地级市。
(三沙市常住人口2500人,户籍人口448人。从人口规模来看,其实就是个村……)
上面我们提到,市辖区和县,同为县级行政区,隶属于地级市(或者直辖市);街道和乡/镇同为乡级行政区,隶属于市辖区或者县。那么区和县、街道办事处和镇/乡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区别在于“独立性不同”。我们之前说过,一个地级市(比如苏州市),是一个城市集群,其中有苏州市区(大城市)和四个县级市(小城市)。苏州市区虽然被划分成五个区,但是苏州市区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联系紧密。市辖区独立性很弱,受地级市政府的限制。而另外四个县级市独立性比市辖区要强,从说法上我们也能看出端倪来。我们一般说苏州市“代管”四个常熟市。“代管”这个词用的就很有灵性了。
街道办事处和镇/乡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市辖区和代管县。街道办事处几乎没什么独立性,但是镇/乡还是有一些的。(城市叫镇,农村叫乡)
1、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是最近设立的一个区,原本是保定市下属的3个县——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官方的说法是,“雄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对比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只是副省级区,可见雄安新区地位之高。不过这只是在成立之初为了体现国家的重视而定的高基调,我估计等二十年后雄安新区城市化搞个差不多了,雄安新区大概会成立地级市。(副省级)这样看来就相当于把保定市一分为二分成两个地级市了。
2、神农架林区。
其实神农架林区就是一个县,是湖北省省直辖县。
3、六枝特区。
注意这个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不一样的。本质上还是个县,隶属于贵州省六盘水市。
4、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
按照官方说法,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管、工委是广东省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权限。听起来很像“地区”,但是实际上就是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共管的一小块儿区域。
5、陕西杨凌示范区。
不是一个行政区划,隶属于地级咸阳市。
6、洋浦经济开发区。
不是一个行政区划,隶属于地级儋州市。
7、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
不是一个行政区划,隶属于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