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建元是哪个皇帝年号(第一位建立年号的皇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10:51:29    

汉武帝胸怀大志,从一坐上帝位就告诚自己,要成为像尧舜那样的人物。汉武帝本名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代孙,十六岁就当上了皇帝。登基后,他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就是为自己的王朝建立年号。所谓的年号是帝王用来标志年代的名号,就像给几个连续的年份建立一个档案。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而他所用的第第一个年号叫作“建元”(即公元前 140年)。“建元”的意思是“建立一个纪元”,其中的“元”有“大”的意思,也有“创始”的意思。武帝很喜爱这个年号,因为它能恰当地描绘出他心中憧憬的、渴望开创一番大事业的那种期待。

“建元”用了六年,接着换成“元光”,用来纪念那年出现的彗星。

“元光”也用了六年。为了纪念大将军卫青带兵攻到北方勾奴的老家朔方去,所以改成“元朔”。

“元朔”也用了六年后,武帝在狩猎过程中捕获一只白色的独角兽。为了纪念这件事,又特地把年号改成“元狩”。

此后为了各种原因,武帝把年号陆续改成“元鼎”“元封”“太初〞等,但为期不一定是六年,也有四年。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总共用了十一个年号。

“外儒内法”的治国方针

武帝之前的文帝和景帝,他们所采用的治国策略是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强调政府对百姓的干预越少越好。能够免除的租税就免除,能够减少的劳役就减少。

在武帝看来,这种治国策略固然仁慈宽厚,但做法过于消极,不合乎他的理念。所以从一开始,武帝就想以儒生董仲舒所宣扬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原则,不料喜好“黄老之言”的窦太皇太后表示反对,武帝起用的一批儒生还因此被迫自杀或辞官。

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 年),窦太皇太后去世,武帝终于能够当家做主了。第二年,也就是元光元年,武帝重用公孙弘等儒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贬抑各家学说,独独尊崇儒家思想。他下令所有郡国推举孝顺父母和清廉方正的人各一名,又亲自担任主考官,出题选拔“贤良”“文学”等杰出的人才。这是中国察举制度的开始,后来演变为科举制度。

然而,虽说要以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原则,武帝却又十分注重权术和刑罚的运用,也就是法家所推崇的思想。曾经当过御史大夫、受武帝重用的张汤,便是武帝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后人因此常说汉武帝所施行的治国之道,表面上是儒家,骨子里是法家,亦即所谓的“外儒内法”。

喜怒无常,刚愎自用

每当臣子满足他的一个要求,武帝就会很高兴,奖赏绝不吝啬。可是当臣子无法达成他的期望时,继之而来的惩罚也相当严厉。

凭着欲求的达成与否而产生的强烈情绪,让人在很多时候都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对事情的判断也会变得不够公正。这就是后人为什么会批评汉武帝 “喜怒无常,刚愎自用”的原因。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攻打匈奴,猛将李陵在对匈奴的战役中奋勇杀敌,最后因寡不敌众,而援兵迟迟不到,只好向匈奴投降。听到这个消息,武帝大怒。满朝的官员都遣责李陵,只有太史司马迁挺身为李陵讲话,说李陵一门忠烈,必定是假投降,只要日后有机会,他一定会潜逃归来,重新报效朝廷。

武帝一听司马迁这么说,心中的怒火烧得更旺,便把司马迁关进大牢,治了死罪。司马迁以受 “腐刑”来换取自己活命的机会。

武帝曾为当时没有及时派兵去解救李陵而后悔和自责。可是,他一听到关于李陵投降卖国的传言,竟又愤怒得把李陵家族里的人全都给杀了。

罪己昭

武帝经常为一些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太子刘据个性仁慈宽厚,被奸臣诬陷在宫里埋偶人,下蛊诅咒皇帝。太子起兵杀了奸臣,被误认为是要造反,最后被迫自杀。太子的母亲卫皇后被废,她也因此走上了绝路。

武帝后来弄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悔不已。他杀了当初造谣生事的那些人,建了 “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宫”以表示对太子的怀念。

征和四年(公元前 89年),武帝六十八岁,更加后悔生平的一些作为,完全停止了让方士们为他求仙的事。柔弘羊等大臣上书,建议武帝在西域的轮台增兵驻守,以防备匈奴。武帝驳回了这个建议,还下诏书怪罪自己,说:“联以前为了攻打匈奴,惹得天下大不安宁,从今而后,联要致力于农业,奖励生产,好好修补这受苦多年的帝国。

这诏书就是武帝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后元二年(公元前 87年),武帝七十岁,立了四岁的幼子弗陵当太子,他将太子托付给贤臣霍光后,不到一个月就过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