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惊喜?“踩雷”?“面包盲盒”走红 消费需要理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9:46:00    

“11.9元开出了35元的东西”“不到20元,能吃到好几款美味面包,超值”……很多人买过玩具、礼品盲盒,主打一个随机和盲选。如今,一些烘焙店又推出了“面包盲盒”,里面装的是前一天或当天烤制的糕点,仅需原价的三折左右。新颖的促销形式,受到不少年轻人青睐。不过,记者采访发现,有人拆出了惊喜,也有人“踩雷”。

年轻人喜欢

和平北路的一家烘焙店,今年3月份推出了“面包盲盒”,很快收获了一批“粉丝”,27岁的谢雨轩是其中之一。

5月7日,她在美团APP下单11.9元的盲盒,订单信息显示“晚8点后可取”。来到店里,她出示预订单号,店员指着展柜上的几个牛皮纸袋说:“你挑一个,每袋都不一样。”

回家后打开袋子,里面有3个面包,一个草莓奶油泡芙,表面洒满糖霜;一个散发着麦香的全麦吐司;还有一个小巧精致的巧克力可颂。袋子里有一张价目表,显示这些面包的原价总计35元。她拍了照,发在微信朋友圈:“今天开出的盲盒,很满意。”

谢雨轩表示,街头巷尾的烘焙店很多,之所以来这个店,完全因为有盲盒。她加入了店里的微信群,每天群里会推出不同搭配的盲盒,分为9.9元、11.9元、19.9元等价位。由于数量有限,大家需要拼手速抢购,付款后在当天营业结束前来店自取。

“我买过几次,有时是缀满杏仁片的丹麦酥,有时是夹着果仁巧克力的碱水包。”她说,早晨上班匆忙,头一晚开出的面包盲盒,正好能当早餐吃,美味又划算。

为情绪“埋单”

这些年,各种盲盒层出不穷,有些受到孩子们的追捧,有些戳中了年轻人的心。此前,永乐苑社区开展过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了解居民为何喜爱拆盲盒。

网格员宋静云告诉记者,从大家的反馈来看,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由于不知道里面装了啥,拆盒的心情有点小激动。拆开后,可能是惊喜或失落,都能带来一定乐趣;第二,有人喜欢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拆盒的经历和心得,成为网友互动的新途径;第三,相比直接购买,渴望拆出“超值”的商品。

46岁的陈轩经营一家烘焙店,坦言时下流行的“面包盲盒”,其实就是折扣销售结合了情绪价值的贩卖。另外,当天未售出的糕点,可以很快清空,减少了浪费。

别忽视风险

与其它盲盒一样,“面包盲盒”有人捡漏,也有人“踩雷”。市民朱女士曾买过一次,花了11.9元,里面装了4款糕点,有的奶油多到发腻,有的口感很差。她失望地说:“一看就是平时销量不好的商品,下次不买了。”

还有网友说了踩坑经历:“拆出的几个面包,保质期只剩下1天,根本吃不完。”“拆出一整袋吐司,竟然都是边角料。”

记者了解到,针对近年来走红的盲盒消费,市场监管总局曾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此规范相关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中规定:食品、化妆品,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而且,通过互联网、实体店、自助销售设备等形式从事盲盒经营的,应当在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等经营者主体信息。

有人建议,一方面商家应该诚信经营,不能为了获取利益,制造噱头,另一方面,消费者应理性消费,勿盲目跟风。 记者 李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