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财报解读:份额微涨0.06%,净资产却暴跌27.0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3:11:00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3月29日,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面临诸多挑战,份额虽有微小增长,但净资产大幅下降,净利润亏损严重,这些变化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主要财务指标:净利润亏损扩大,资产规模缩水

本期利润大幅亏损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2024年本期利润为-16,798,300.98元,相较于2023年的-25,581,397.46元,虽亏损有所减少,但仍处于亏损状态。从2022年3月15日基金合同生效日至2022年12月31日,该基金同样呈现亏损,表明基金盈利状况有待改善。

年份本期利润(元)
2024-16,798,300.98
2023-25,581,397.46
2022年3月15日 - 2022年12月31日-15,735,432.10

净资产合计下降明显

2024年末,基金净资产合计为51,567,441.85元,较2023年末的70,692,007.45元,减少了19,124,565.60元,降幅达27.05%。这反映出基金资产规模在过去一年中显著缩水。

年份净资产合计(元)变动金额(元)变动幅度
202451,567,441.85-19,124,565.60-27.05%
202370,692,007.45--

基金净值表现: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份额净值增长率为负

2024年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A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7.08%,C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7.23%,均为负数。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2.53%,基金表现大幅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

份额类别份额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差值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A-27.08%12.53%-39.61%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C-27.23%12.53%-39.76%

长期表现不佳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A份额净值累计增长率为-52.43%,C份额为-52.70%,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24%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这表明基金在长期投资过程中,未能有效把握市场机会,实现资产的增值。

份额类别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份额净值累计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差值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A-52.43%2.24%-54.67%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C-52.70%2.24%-54.94%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操作节奏问题致业绩不佳

投资策略

2024年,基金在行业选择上坚持适当均衡、动态调整、有所侧重。上半年科技板块反弹时减仓,减持医药,加配有色、化工、机械;下半年加配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降低化工、石油石化和家电持仓比例,同时对有色金属行业内部个股进行调整。年末主要持仓为电力设备(新能源)、有色金属、汽车、化工、机械设备等。

业绩不佳原因

基金管理人认为,2024年业绩不佳主要源于操作节奏问题。重仓行业在市场快速上涨的几个交易日表现一般。尽管在行业和个股选择上无大错,但节奏把握不当导致未能充分享受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

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关注库存周期与行业机会

宏观经济判断

展望2025年,管理人维持国内库存周期大概率处于补库存周期的判断。但需求侧复苏较弱,影响企业库存行为。中下游低库存状态下,上游可能存在投资机会,但需警惕需求持续下行风险。

行业机会

过去2 - 3年因产能过剩导致盈利下滑的行业,若今年需求侧持续或较快增长,盈利有望提升。新兴行业和新质生产力受国家政策支持,产业趋势确立后,可能带来数年投资机会。

费用情况:管理费率下调,托管费相应降低

基金管理费

2024年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为431,320.25元,相较于2023年的942,057.82元,减少了510,737.57元。自2023年8月21日起,年管理费率由1.50%调整为1.20%,这一调整使得管理费支出有所下降。

年份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元)年管理费率
2024431,320.251.20%
2023942,057.821.50%(2023年8月21日前),1.20%(2023年8月21日后)

基金托管费

2024年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为107,432.01元,2023年为231,211.62元,减少了123,779.61元。自2023年8月21日起,年托管费率由0.25%调整为0.20%,托管费支出随之降低。

年份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元)年托管费率
2024107,432.010.20%
2023231,211.620.25%(2023年8月21日前),0.20%(2023年8月21日后)

交易情况:股票投资收益亏损,关联交易占比较高

股票投资收益

2024年股票投资收益——买卖股票差价收入为-17,280,257.61元,上年度为-22,173,225.13元,虽亏损有所减少,但仍处于亏损状态。这表明基金在股票买卖操作中未能实现盈利。

年份股票投资收益——买卖股票差价收入(元)
2024-17,280,257.61
2023-22,173,225.13

关联交易

通过关联方交易单元进行的交易中,2024年股票交易全部通过国元证券进行,成交金额为402,285,982.51元,占当期股票成交总额的100.00%。应支付国元证券的佣金为243,083.68元,占当期佣金总量的100.00%。较高的关联交易占比可能引发利益输送等风险,需投资者关注。

关联方名称股票成交金额(元)占当期股票成交总额的比例当期佣金(元)占当期佣金总量的比例
国元证券402,285,982.51100.00%243,083.68100.00%

投资组合:股票投资占主导,行业分布较集中

资产组合

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权益投资(全部为股票)金额为43,989,078.06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84.76%,表明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5,259,594.34元,占比10.13%,其他各项资产2,648,123.24元,占比5.10%。

项目金额(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权益投资(股票)43,989,078.0684.76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5,259,594.3410.13
其他各项资产2,648,123.245.10

行业分布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中,制造业占比最高,为69.94%,其次是采矿业占5.7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3.95%。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若相关行业出现不利变化,可能对基金净值产生较大影响。

行业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制造业36,066,555.6069.94
采矿业2,980,747.005.7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35,343.363.95

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比例相对稳定

持有人结构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总份额比例为32.87%,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67.13%。与前期相比,两者比例相对稳定。

持有人类型持有份额(份)占总份额比例(%)
机构投资者35,691,926.0932.87
个人投资者72,891,701.4867.13

管理人从业人员持有情况

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份额总数为179,320.74份,占基金总份额比例为0.1651%。其中,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A份额为178,989.62份,占该份额类别比例为0.2362%;C份额为331.12份,占比0.0010%。

份额级别持有份额总数(份)占基金总份额比例(%)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A178,989.620.2362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C331.120.0010
合计179,320.740.1651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总份额微幅增长

2024年,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A期初份额为65,695,514.30份,本期申购32,240,184.04份,赎回22,151,570.95份,期末份额为75,784,127.39份;C期初份额为22,073,030.81份,本期申购753,002.44份,赎回10,773,630.63份,期末份额为32,799,500.18份。基金总份额从期初的108,515,642.67份增长至期末的108,583,627.57份,微幅增长0.06%。

份额类别期初份额(份)本期申购份额(份)本期赎回份额(份)期末份额(份)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A65,695,514.3032,240,184.0422,151,570.9575,784,127.39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C22,073,030.81753,002.4410,773,630.6332,799,500.18

长盛先进制造六个月持有混合在2024年面临诸多困境,业绩表现不佳,净资产大幅缩水。投资者在考虑投资该基金时,需充分权衡风险与收益,谨慎做出决策。同时,基金管理人应反思投资策略与操作节奏,努力提升基金业绩,为投资者创造更好回报。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