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治春风拂秦岭,普法护农暖民心——简述商洛法庭巡回审判及乡村普法宣传工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9:33:00    

五月的商洛,草木苍翠,绿色葱茏,法治之花正灼灼绽放。5月23日上午,由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媒体宣传基层行·弘扬法治正能量”主题采访活动在商州区法院牧护关法庭进行,这场穿行在青山绿水间的法治实践,将司法的温度传播在了秦岭腹地的田间地头。

护农法庭:零距离化解涉农纠纷

在精心布置的会议室,通过PPT的形式,商州区法院牧护关法庭庭长于胜男就创建“护农法庭”特色模式相关工作向记者作了简要介绍:创建护农法庭,就是要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牢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握情怀导向,始终站稳农民立场,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工作出发点。把准政策坚守,深入理解惠农政策,耕地保护,乡村振兴法规,确保纠纷处理结果符合政策,避免“合法但伤农”的机械执法。设立“农忙法庭、田间法庭”巡回审判点,法官深入田间地头、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弹性作息,利用早晚、阴雨天气开庭;推行“假日预约制”,确保农民诉讼、农事两不误。

守护“三农”要与时俱进更要因地制宜。做好护农法庭工作要有新意,不断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如特殊群体定制化服务,在处理涉农纠纷案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提供上门服务,把审判法庭搬入田间地头、搬入养殖基地、搬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少跑腿,实现矛盾纠纷“家门口化解”。

牧护关法庭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创新方式,还制作了“二十四节气护农日志”,在节气前后,组织干警深入农村,开展法治宣传和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春耕时节,法庭重点关注农资质量纠纷,秋收时节,又关注农产品销售纠纷、劳务纠纷等问题,积极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程的司法保障。

温情司法:为民初心调解邻里情

不久前,牧护关法庭审理了一起因建房、土地使用等问题“三次起诉”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案件。案件中,王甲与王乙本是多年邻居,由于王乙占用了王甲土地建厕所,被王甲愤怒之下用铁锹砸坏房檐,再到王甲建房因挖掘机操作失误,挖到了王乙房屋墙根,致使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此后王乙三次起诉,却均以撤诉告终。

在这起案件中,牧护关法庭庭长发现,虽然说王乙三次起诉都撤诉了,案了结了,可事情并未实际了结。4月29日,法庭为从根源化解矛盾,主动联系镇党委、政府,协调多方力量,由包村干部、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在三星村调委会联合调解下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王乙终于同意让王甲盖房,不再阻挠。双方均承诺不再就历史地界问题追究对方责任。

人民群众满意是牧护关法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案件结果要让群众满意,办案过程也要让群众满意,在处理涉三农纠纷案件时平衡情与法,既讲情理也要亮明法律底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法、合情、合理地处理案件,不仅要让胜诉方赢得心安理得,也要让败诉方输得心服口服,真正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自2024年2月创立护农法庭以来,牧护关法庭共处理涉农纠纷58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形成一套完备的“三心二意”(初心为民、匠心办案、恒心护农、服务新意、群众满意)护农工作法,为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普法宣传:家门口的法治公开课

采访当日,媒体记者见证了这套机制的实际成效。上午10时,媒体记者一行来到三岔河镇北斗山居民宿,法官于胜男对民宿负责人现场普及了劳务用工法律法规等问题,紧接着,法庭又回访了在三星村近期处理的案件当事人王某平与王某相邻关系纠纷一案。随后抵达闫坪村,参观家风教育馆,在青山绿水间,媒体一行实地观摩了牧护关法庭和群众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普法活动现场,三岔河镇党委书记李刚彦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党委、政府牵头,基层的公安、司法、法庭共同参与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为我们的平安商州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乡村振兴方面,他们就是我们的压舱石……”

通过本次活动,记者一行零距离体验了扎根山区、服务基层法官的工作日常,全方位了解商洛法院在深化开展“一法庭一特色”创建工作中,立足基层实际,发挥审判职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维护地方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举措,切身感受商洛法院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取得的工作成效,为助推更高水平的平安商洛、法治商洛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文/图 记者叶瑛 刘威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