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引擎,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舞台。在加快制造强省建设进程中,安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共融共舞”,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产业向“新”激发活力潜能,支撑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前段时间,合肥零重力公司正式向客户交付了一批新能源固定翼飞机,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航空产业迈出了从试验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关键一步。企业成立4年来,聚焦新能源固定翼飞机和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制造,在装备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先后取得一系列突破,目前核心零部件已经100%国产化。预计今年新能源电动固定翼飞机将交付100架,垂直起降飞行器也将进入审定试飞环节。
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石红
在合肥这边有很好的产业链基础,还有很好的人才的储备,省级的科创基金、还有市级的产投,为我们公司储备了将近2个亿的现金,协同我们企业研发试飞、场景落地,助力我们企业快速地发展。
为做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文章”,当前,安徽正大力推广“科创+产业”“龙头+配套”“基金+基地”模式,重塑产业版图,推动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新兴产业“树林变森林”。尤其是202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着重做好未来产业“立”的工作,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7个重点领域和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等多个兼顾领域,全面启动未来产业培育工程,首批筹建了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发展处 处长 任晓凡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取得积极成效。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等产业集聚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新兴产业领域,安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作为主赛道,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创新“锻长补短”、延链强链。2024年,省级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亿元,省属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过500亿元,全省科技贷款总量超过7000亿元。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罗文杉
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近三年我们累计有23项技术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53项“三首”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自动开门、关门,开灯、关灯……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质量检测环节,一批刚下线的新车正在做“全身体检”,动作流畅、整齐划一。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不借助任何外部设备和人工,所有车辆完全依靠自身的软硬件能力、云端控制和 AI 算法,实现了检测更快、更精准,覆盖的范围更广。
蔚来制造质量负责人 赵博
这项技术能够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内,自动检测超1000项车辆功能,比如门把手、车门、空悬、座椅、空调、灯光等等,能够更严格、更高标准地把控出厂的整车质量。
在芜湖瑞迪微公司,企业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开关能耗较大、影响整车续航的“痛点”,耗时一年研发出一款高电流密度、小型化的功率模块,可以把电机开关的能耗有效降低40%。眼下,新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
安徽瑞迪微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陶少勇
包含芯片的研发以及功率模块的封装测试,我们累计申请的专利总共加起来有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接近10项。
向“新”而行,产业蝶变。今年前3个月,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中部和长三角第1位,增速创2022年以来的同期新高;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9.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2.6%,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国研经济研究院 执行副院长 黄斌
安徽确实是紧紧地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一系列的优势,然后发挥了自己的原来的科研优势、龙头企业的优势,这一套与之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我们确实是做起来了,形成了当前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