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开业半年多日均营业额过万,低调的小摊米线靠什么出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8:54:00    

一望无垠的油菜花田中,身着黄色冲锋衣的须伊婷扬起极具感染力的笑容招呼来客。一口软糯的本地方言,颇为亲切。

一年一度的宝山区罗店镇花神节,须伊婷带着开业仅半年多的“阿食云南生烫牛肉米线”,首次走到乡野田间支起摊位。雷厉风行、体恤他人,走近这位上海小囡,聆听她的创业故事,或许能明白为何小店能在开业仅半年多实现日均营业额过万元,且拥有3家直营店、十余家加盟店,并将商业版图一路拓至长三角。

美兰湖畔,餐饮门店竞争红火,常有同行来取经,须伊婷不藏私,主动跟对方分享起“日更”的社交媒体账号。200余条短视频,宛如一本小店成长日记。从找门面、装修到整理厨房,诸多细节还原着小店如何“从无到有”。

开业后,首批种子用户已悄然到场——他们是从围挡期就参与“5万元极限开店实验”的创始见证者。店长与顾客,就像久未谋面的老友,终在线下相逢。有粉丝感慨自己像“精神股东”,仿佛沉浸式开了一家店。

图为须伊婷正在为顾客烫米线。/文汇报记者邢千里摄

他人艳羡,须伊婷的创业之路似乎总是很顺遂。身处其间,方知亲历者的种种不易。

多年前,在10余平方米的大学宿舍,须伊婷端起了第一碗豆花,赚出人生“第一桶金”。毕业后,深埋内心的创业热情开始被激发。

须伊婷几乎是第一时间想到了那碗热气腾腾的云南米线。彼时,她正处于迷茫期。在云南旅居时,那碗生烫牛肉米线抚慰了焦灼不安的她。装在木碗中的米线,带着温度、胶质满满,搭配在土灶上炖煮了数小时的牛骨汤,暖胃更暖心。

“想把这份温暖带给更多人。”须伊婷的开店想法朴实。小店名称中的“阿”字源于云南当地常以“阿”作为前缀来称呼他人的语言习惯,听来亲切。

图为须伊婷正在询问顾客用餐后感受。/文汇报记者邢千里摄

开门迎客半年多,小店好评如潮,但须伊婷也有烦恼。为确保米线的最佳口感,她与团队定出“三不”规定——不送外卖、不打包、不接受团购。对此,同行不解,“哪有送上门的生意往外推?”

外界的嘈杂声音不绝于耳,须伊婷却始终保持定力与耐心。就像当初装扮小店须伊婷选择相信自己,在装修上坚持做减法,还原红砖墙面原本的模样,不仅用自己的手写书法作品代替软装,甚至拿来自家腌咸菜常用的草编簸箕充当墙面装饰。

“温馨低调的小店,才能让更多年轻人走进来。”最终的客流数据印证了须伊婷的看法,小店目前的每日营业额是当初同行预估的近3倍。

这份坚持,不仅打动了顾客,也引来了更多合作者。不久前,一位粉丝从杭州远道而来,提出想开设加盟店。一边是粉丝的期待,另一边是品控把关,面对看似无解的两难问题,须伊婷果断决定——自建工厂。通过工厂直供模式,把控米线、牛肉丸等关键产品的品质,同时保证品牌声誉不受影响,两全其美。

春雨滋润后,云南菌菇季即将到来。须伊婷打算放下手上忙碌的生意,为店内即将新推出的菌菇浇头寻访靠谱的供应商。步履坚定的她,正如社交媒体上的签名,“低调前行,静待花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