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章家巷社区,一场智慧养老的探索正在悄然展开。这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50%,随着“悬空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传统电话访问、定期走访等方式已难以满足全天候安全保障需求。如何守护这些老人的安全,成为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初,社区居委会在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存在突发疾病或意外摔倒后无法及时呼救的风险。章家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周德明说,“目前小区内有很多独居老人,他们在家里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错过抢救时间。”为破解这一难题,甘泉路街道联合普陀区多家社区居家为老服务企业,包括为老服务企业、智慧养老硬件企业、应急响应服务企业等,共同探索智慧化养老解决方案。
此次探索的毫米波雷达探测器,其核心技术是基于非接触式毫米波雷达监测技术。慧享福企业薛林伟介绍,“它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针对行动不便并且存在一定摔倒风险的老人。”在老人固定的活动区域里,如果监测到老人摔倒,设备会通过毫米波雷达技术原理侦测到,并通过双向对话功能确认老人的情况。如果老人需要帮助,后台服务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薛林伟进一步解释,“第二种设备是床头的生命体征监测,针对长期卧床的老人,在床头安装一个设备。”该设备通过毫米波雷达与红外体感测试检测装置监测老人的心率、体温和呼吸频率等一系列基础生命体征数据。
为了确保老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及时响应和服务,项目还配备了24小时客服团队和物业服务团队。白天由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处理报警信息,夜间则由外部的24小时团队负责。薛林伟说,“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服务的闭环,确保老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项目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共建”模式。智慧养老硬件企业捐赠了首批7套设备,社区居家为老服务企业负责对接应急响应机制。养老顾问和居家照护师组成服务小组,配合入户服务,确保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能够真正满足老人的需求。周德明说,“目前居民对新设备比较欢迎,家属反响也都比较好,不过现在处于试点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具体观察使用效果。”
在售后保障方面,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完善的服务。薛林伟表示,“设备在保修期内由我们联系原厂家实施售后服务,老人或家属可以直接联系章家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会协助解决。”此外,还会提供定期巡检服务,每季度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查、数据校准和算法优化,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章家巷社区的这一创新举措,为“悬空老人”的安全保障提供了新思路。甘泉路街道负责人表示,“智慧养老是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我们将继续探索和优化这一模式,通过科技的力量,为老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