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昭通文艺创作助力文化惠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7:36:00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近年来,以昭通作家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用心感受时代的脉动,用笔书写昭通的磅礴之美,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以优秀作品擦亮中国“文学之乡”的名片,多名作家荣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戏剧文学奖等奖项,“昭通作家群”“昭通文学现象”声名远播。

昭通市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是云南早期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助力昭通文学新发展、展现昭通文学新气象,2024年11月8日,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指导的“文学之乡”昭通文学周系列活动在昭通学院展开,与会嘉宾及本土作家代表走进昭通古城开展文学采风,举行了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邀请赛和“袁滋摩崖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大赛、昭通市校园文学征文大赛等3场比赛的颁奖仪式。其间还举行了4场文学主题交流活动,2场昭通籍知名作家新书分享会。

文化惠民遍城乡,幸福生活乐万家。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暨云南省文联“文艺轻骑兵基层行”慰问演出系列活动走进威信县。此次活动以“与祖国同心 与人民同行”为主题,云南省文联在为威信群众奉上精彩视听盛宴的同时,还通过文艺培训为威信县基层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辅导,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服务,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2024年12月23日,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云南省摄影家协会联动昭通市30余人,走进鲁甸县龙头山镇,为当地群众送上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宗旨。2024年,昭通市文化惠民活动高频开展,新时代“昭通印象”、“我为家乡品牌代言”、“石榴花开乌蒙山”、“不负人民重托”、“古城记忆”和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等主题书法美术摄影展接连不断。职能部门还策划实施了《昭“商”天下》中短篇报告文学创作活动,通过昭通作家挖掘昭通籍优秀创业者的奋斗故事,创作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并拍摄纪录片;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

文艺创作勇攀高峰,硕果累累声名远播。2024年,昭通市召开了全市文学艺术工作座谈会,举办了《人民文学》杂志社“人民阅卷”首站活动。长篇小说《国色芳华》改编的同名古装电视剧成功播出,覆盖美国、法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一大亮丽名片。长篇小说《画春光》被国家版本馆典藏。音乐剧《那年红军到扎西》成功首演,歌曲《这是最好的时代》、图书《澹春山》入选第十一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电影《白桔》获2024乡村振兴主题电影荣誉编剧奖,《黄昏过后》的导演邓翰超获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最佳新锐导演”称号。报告文学《白鹤滩上白鹤起》获首届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花灯歌舞《云南出来小马街》荣获第十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剧(节)目展演一等奖,昭通唱书《一日三朝》获云南省第四届传统戏剧曲艺会演“传承奖”。

一件件载入史册的文化大事,一场场惠民暖心的文艺演出,一篇篇传播八方的文学精品,勾勒出昭通文化自信自强的美好图景,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新闻网 记者 陈忠华 文/图

终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