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翁源
上午陪同丘洪松主任调研湖心坝。
稍早前和吴化勇、朱海文到深山,朗读《吊屈大均文》。在一片松树林里,“翁城李白”摄衣正色,朗声读来,酹酒三巡后,乃退去。
下山,“翁城李白”帮农民干活:开拖拉机耕田、抛秧。当然,主要是为了拍视频。但又有什么所谓,正要体验农耕文化呢,同时让农民的辛苦给更多人看到。
午饭后,入翁山。兜兜转转,兜兜转转,忽见深山绝壁,林壑尤美。遇一牌坊,上着“翁山”二字,刘国玉先生手笔,牌坊虽是水泥所做,却很大方。在翁山深处,吴化勇激情朗读《吊屈大均文》,声震林樾,白云为之一遏。大家深受感染,拍掌叫好。
这里有一物业,主人拟改装为艺术馆,正好合作。我跟陈德道讲,可建翁山当代艺术馆,韶关地区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馆呢,我们应该开创历史。
说到当代艺术,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代艺术在中国“”和“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关联,真正的艺术当然要融通人类、打破地域偏见,但就像佛教分“在中国的佛教”和“佛教在中国”一样,文化毕竟会生成诸多形态,这正是文化发展的逻辑必然。
作者丨张演钦
责编丨王绮彤
审核丨赵旭虹
终审丨张演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