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张继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张继:富有传奇色彩的落榜生,因为一首诗名声大振,流传千古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15 12:50:17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长安国子监大门前,举子们正围着刚刚贴出的科举金榜,目光急切地在榜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中了,中了,我考中了,哈哈……”人群中考中的举子兴奋地叫着、笑着,十年寒窗苦读的艰辛和压抑在这一刻全部被释放出来。

“呜呜……天啊!我又落榜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啊!”落榜的举子捶胸顿足,号啕大哭,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在这一刻都成了泡影。

人群中欢呼与叹息夹杂着,欢喜和痛苦交替着,宛如冰火两重天,真实地上演着举子们在遭遇不同人生命运时的表现。

这时,一个穿着和长相都十分普通的举子挤进了人群,他平和的目光在金榜上扫视着,当发现前两张金榜上没有他的名字时,举子并没有表现的很慌张,他缓缓地将目光移到最后一张金榜上,这次他决定从后面看起,当看到倒数第三个人时,果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张继。

“考中了呀!比我想象的名次低了很多啊!但总比落榜要强,下面就等着朝廷授官了。”张继走出人群,自言自语地说着。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阳人。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参加科举考试了,连续四次的落榜让他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伤害,看似平和的内心里,其实充满了无尽的心酸与苦楚。

张继回到下榻的客栈,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简单地吃罢了晚饭,回到房间中,想要写首诗来纪念这人生中的大事。

但当他铺开宣纸,提起狼毫笔时,脑海中涌现出的却满是艰辛与苦楚,竟然一句春风得意的诗句也写不出来。

张继索性放下笔,既然写不出好诗,那就想想朝廷会授予自己什么官职吧!

按照唐朝当时的制度,科举考试成绩出来后,每一榜的前几名会被留在朝廷内任职,一般会授予校书郎、著作郎等闲散官职,其他人则会被外放到地方,充当各地县丞、县尉一级的官吏。

张继知道以自己的名次,肯定会被外放到地方,但是做县丞、县尉这样迎来送往,欺压百姓的小吏,却是自己极不情愿的,他的理想是要做一个能让百姓平安富足的好官。

在历次科考的路途中,张继发现,在大唐盛世里,竟然有百姓吃不上饭,甚至被饿死,这深深地触动了他,所以他下定决心,如果当官,一定要为民解忧,让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令张继想不到的是,他的一腔热血几乎被朝廷的冷遇所熄灭。

朝廷授官后,和张继同科的进士,纷纷外放任职,只有张继迟迟等不到朝廷的任用,张继数次向朝廷询问,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朝廷一个字的回复,张继只能焦急地等待着,这一等就是两年。

天宝十四年,在长安苦等了两年的张继,生活上穷困潦倒,只能以卖字和给人写信,勉强维持生活,对朝廷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在朋友都帮助下,张继离开长安,先到了洛阳,然后一个人沿京杭运河南下,独自来到苏州。

苏州是个美丽的方,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水乡的风光更胜似天堂。

张继想借苏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积聚的郁闷,可是船到了苏州城外已是深夜,月落夜深,水光粼粼,不禁让张继联想到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落寞。

张继让船夫把小船停泊在枫桥边上,水乡秋夜的幽寂冷清,让他感受到了羁旅者的孤寂清寥,他钻进船舱,和衣躺下。

水波荡漾,船儿轻摇,宛如摇篮,很容易让人入睡,然而张继却辗转反侧,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上演:十年寒窗苦读的艰辛,离乡时家人的期待,寄人篱下时遭遇的歧视,仕途的失意……每一件都像针刺一样,令人痛心不已。

最让张继痛心的是心爱的恋人,赴考前,恋人和张继来到村头的小桥边,颤抖着双手,取下自己佩戴的鸳鸯香囊,挂在张继的腰带上,嘱咐张继早去早回。

张继在恋人的期盼中一走就是十年,期间充满了落魄与失意,这让他感觉无颜面对心爱的恋人,渐渐的连通信也少了,最后干脆断绝了联系。

此时的恋人在做什么?是依旧痴情地等他,还是早已嫁为他人妇?每当想到这些,张继都痛不欲生。

张继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他索性走出船舱,坐到船头看着雾气茫茫的江面,几点渔火在江面上跳动,每一点光亮,就是一户人家。

月亮躲在云后,与自己这个失意的人一样羞于见人。

幽暗的夜色中弥漫着满天霜华,透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张继的小船,让张继感觉到灰蒙蒙的光影中繁霜暗凝。

就在他要回船舱躲避寒意的时候,传来了一只离群乌鸦的叫声,在静夜里格外凄凉。

这只乌鸦为何深夜啼叫?它难道也和我一样愁肠百结难以入睡吗?

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离人、满天寒霜,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羁旅者孤寂的画面,对着这样冷清的画面,怎能不让人萦绕缕缕轻愁!

就在张继沉浸其中时,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悠扬、悦耳,仿佛来自天外,久久不散,在寂静的夜里,勾起张继无限愁思!

小船驶过枫桥,一里外就是寒山寺,夜色中张继望着小桥古寺,脱口吟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西沉乌鸦啼叫寒霜满天,面对着江枫渔火更愁烦难眠。姑苏城外著名的寒山寺里,半夜时分悠扬的钟声传送到客船上。

这首诗记叙了满怀乡愁的游子夜泊枫桥边的所见、所闻、所感。秋日夜色中,江南的幽美沿着树,顺着一湾江水,随着缓降的蛾眉月,伴着乌啼、钟声,在渔火闪烁中蔓延。游子在船上未眠,观景听声思乡。

这首诗流传了一千多年,虽然诗中的姑苏城、寒山寺、枫桥如今都变了模样,但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思绪仍然令人沉醉。

夜半钟声的习俗,早在《南史》中就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原创。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然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声,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境界了。

张继的诗爽朗激越,不是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说日本人最喜欢的唐诗,不是李白、杜甫的诗,而是张继的这一首《枫桥夜泊》,几乎人人会背,可见这首诗的影响力有多大。

有人说,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连名家也不算,如果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今天可能不会知道他的名字。

这首《枫桥夜泊》最早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后来经过历代诗选,都收录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出现,这首诗成为了三百名篇中之一,终于成就了张继的千古诗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