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颠倒众生什么意思(从天之道与人之道看“颠倒众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0 09:54:00    


因为不小心把《老子》背下来了,所以最近脑袋里总冒出这些句子的解释。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段话在网上已经被一堆人解释烂了,但它有一个隐含信息,其实佛教也经常提到,那就是:颠倒众生。


为什么说是颠倒众生呢?先看看这句话字面的含义:


天道,会自我调节,通过减少多余的,增加不足的(注意:这里的多余和不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来让自然界达到一种平衡。一个地方的水太多了,水就会流向没有水的地方。如果没法流过去,水还会变成雨去浇灌水少的地方;森林的一棵树生病快要枯死了,其他的树木会通过地底下的真菌网络,将营养给予它,帮助它恢复健康。同时,适度的小林火也是自然规律。一方面烧出了隔离带,减少了发生森林大火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其他的动植物提供了更多养分,留出了足够的生存空间。这其中,也蕴含了“虚实”的道理,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再比方说我们把牛奶和咖啡倒在一起,咖啡和奶都在从富裕的地方向着不富裕的地方聚集,很快,他们就会混合在一起。这其实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是人们总说的熵增定律。


不过,上边举的例子,确实可以提出很多反例。比方说江河、大海水已经很多了,为什么小溪还是会汇聚为江河?江河还是会汇聚到大海?但别忘了,大海又不是只在我们中国附近,大海的水汽也会蒸发为云,飘向水少的地方,化为甘霖滋润各方大地。而水被蒸发,大海的水量就不足了,水不足盐分就会上升,盐分上升海洋生物就无法生存…看看以色列的“死海”就知道了,顾名思义,高盐分的水域就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所以,海洋生物也需要合理的水和矿物盐分的比例,而人也同样需要各种海洋生物。


所以,及时给大海补水,就是一种平衡,别看大海原本水就多。可能又会有人问:小日本倾倒核污水不也是一种均衡,符合天道的么?当然不是!核污水是人为导致的,自然界本就不应该有这么多,倾倒本身就是“逆天行道”。当年胖子和小男孩就导致辐射入云,云飘全球,云而化雨,雨灌溉葡萄,以至于我们现在的葡萄酒里都含有“铯137”辐射,甚至用这个检测法都可以辨别葡萄酒年份。没看之前台风都到中国了,一看日本这么干,转头就是一个回马枪么?没看这两天它们周围火山爆发了么?所以我上边说,这个“有余”和“不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虽说沙漠的形成有人为的成分在里边,但也是一样的道理。


自然规律的本质,就是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以当下人们的智力水平,很难完全理解。所以,我们要懂得敬畏天道,也得明白“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道理,去除“有善有恶”的各种念头,活出“无善无恶”的心之体,才能“知善知恶”有良知。


清代的易佩绅认为天道为“均”,“道在天下均而已,均而后适于用。 此有余则彼不足,此不足而彼有余,皆不可用矣。抑其高者,损有余也;举其下者,补不足也。天之道如是,故其用不穷也”说的就是我上边说的那一堆话。


人道,就是说物质财富以及资源,总是趋向于从匮乏的人那里,聚集到富足的人那里(这里的匮乏和富足,则是绝对的)。


圣经《马太福音》中讲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也就是穷者更穷,富者恒富。


我们来进行一个最简单的思想实验:猜金币。假设我现在手里有一枚古董金币,价值1000000元,随机扣在三个不透明杯子的其中一个的下边,十元猜一次(每次猜完都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重新摆放),猜对了金币归你。你和一个手里有100元的富豪一起猜,你只有10块钱,请问你俩谁更有机会聚集这个“财富”?


不用想,肯定是富豪。因为他有你10倍的容错成本,而你输了一次就是真输了。现实,就是这么个游戏,在现实中,很多人甚至不敢把十元拿去试错,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没法活下去。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不是说没人敢赌,而是赌输了的,依然是穷人,甚至都活不下去。因为幸存者偏差,他们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被记住的,只剩下“不要冒险”。


注意到了吧?人之道和天之道是反着的。老子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效法地道,地效法天道,天效法“大道”,大道效法的是自然界规律。所以,根据以上“效法链”推导可得,人应该效法自然规律,既然人之道和天之道是反着的,那就肯定不对。问题出在哪?人作为生物的“逆熵增”属性、人的节能属性、进化带来的错配等等,导致我们默认就是“颠倒众生”,论述完毕。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老子》的最后一章,也就是“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才是“正”话,是开头那句的补充。老子在整部书中翻过来调过去地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人们:越付出、给予,越不在意这些付出,越会得到别人都羡慕的东西,并且越来越多。前提是你不能把你做的事当个功劳,在哪天天念叨!


帮助别人了,对人有恩了,天天在那念叨:“你欠我的了哈!这辈子都还不清”;养个孩子,天天在那念叨:“我养你容易么?你以后得养我老!”做了点为人民服务的事儿,天天在那念叨:“你看我干了这么多,都是为了大家好!”还有哪种把好吃的给孩子,在家人面前吃剩饭的人,想表达什么?你很伟大?家人得好感动、痛哭流涕?这样的人,有功劳也被这种“念叨”、“显摆”所抵消,变得没功劳了,这是一种病的不轻的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