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历史悠久,是以济水得名,现在山东境内的黄河基本上就是济水的故道。济宁过去是鲁国故都,别名运河之都,孔孟之乡,古称济州府。“济宁”一名的出现是元至元八年,即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开始的,济宁一名是因“济水南会泗,北会汶,州居其中,故以济宁为名”。 济宁市任城区有座太白楼,坐落在古运河北岸,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经历代修葺,名传于世千余载,乃任城(今济宁)古八景之一。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悠久的历史始终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是一代代济宁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当时属唐王朝安西都护府辖区),曾是唐王朝经营西域的“安西四镇”之一。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太白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李白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今济宁),“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唐懿宗咸通二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搂撰书 “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白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
李白一生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增酒趣,酒扬诗魂。美酒激发了李白的灵感,增添了他诗歌的浪漫神韵。李白寄家济宁期间, 游历当地的山川美景,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诗句。其中更是记录了济宁当地的人文特产,给世人留下了对盛唐时期济宁古韵的遐想和参照。
李白的代表性作品非常多,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峨眉山月歌》、《望天门山》、《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其一》、《将进酒》、《独坐敬亭山》、《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都是我们最喜欢的诗。上周三我们18点读书会还发了一本《唐诗》,书友门都一致同意多学他的诗篇呢。
初冬的银杏叶还没落尽,已是满树金黄。捧一捧银杏叶洒落在空中,宛若天女撒花般好看。
竹竿巷也是济宁市古街之一,从太白楼向东南角步行不远就是。总长2华里,包括竹竿巷、纸坊街、汉石桥街、纸店街以及清平巷、 打绳巷、永丰巷和大闸口河南街这一大片临河街区。竹竿巷的五条街,西起吉市口(今任城路),东至顺河清真寺,转折向南,止于小闸口桥,恰似“曲尺”型。竹竿巷因运河而生, 是以经营竹编、土产、杂货等为主的济宁著名手工业作坊区,也是山东最大的竹器市场,前店后厂,下店上居的建筑格局,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是目前反映明清时期济宁商业概貌的典型街区,直接反映了济宁运河文化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韵味 “江北小苏州”之称。
早在元明时期大运河就给济宁带来了商业的繁荣,特别是明清时期,济宁作为南通江淮、北达燕冀的江北最大的码头,是南北各省交流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虽然江北不产竹,但是江南的毛竹、嵩竹、黄竹、斑竹及烟杆竹,都由运河向北方贩运。
济宁是大码头,自然也多在此地上岸交易。随之竹编工匠也于济宁上岸谋生,竹器店铺在运河沿岸,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冒出来,渐渐地形成街区,可以说竹竿巷是蘸着大运河的河水所描摹的一幅江南水乡市井风情画。
与竹竿巷、纸坊街相邻的顺河清真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相传为朱元璋为表彰有功回族将领胡大海而敕建。济宁东大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东向西轴线排列,依次为序寺、大殿、望月楼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共4518平方米。序寺包括大栅门、石坊、大门、邦克楼和南北讲堂。济宁东大寺布局严谨,设计精巧,营造高超,集伊斯兰和中国建筑艺术为一体。因寺门临大运河西岸,故俗称“顺河东大寺”。门前匾额“古礼拜寺”是由著名书法家陈金言题写。
初冬的河道依然碧水清波,柳叶却变成了金黄色。今冬气温高,树叶也是依依不舍,被柳树极力挽留而不忍离去才构成了这幅天然画面。
“古南池”,建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面积400余亩,位于现在济宁市城南王母阁路西侧。《济宁县志》记载:“古南池在城南三里许小南门外,小南门即故城也。地周二三里许,内有王母阁,阁西南水中有晚凉亭,夏日荷花盛开时,清香袭人,而白莲尤胜,每有游人宴宴于是。
献寿群雕取祝福老人长寿安康、多子多福之意。每个童子都不尽相同,不同的神情,不同的衣服,或放炮、或点灯、或玩耍,或抬鱼,一派欢天喜地的景象,组成壮观的 “百子献寿图”。“寿桃”取其“寿”字,是民间为老人祝寿时常用的敬品,“子”的“百”含有无穷尽的意思,祝福您永远幸福长寿。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即王母阁,而瑶池湖湖水粼粼,瑞气蒸腾,据传说这是王母娘娘每天沐浴之所处。
王母阁共有4层,每一层都有8个角楼,朝向八方。阁楼整体暗红色,在阳光的映衬下,更显沉稳大气。王母阁在“南池”中央 ,内有王母娘娘塑像,取“西望瑶池降王母”之意。王母阁内分别以“万 福阁”、“平安阁”、“八景阁”、“姻缘阁”、“求子 阁”、“长寿阁”为楼层主题,在突出人们对王母娘娘敬仰之情的同时,通过各分层的支线主题故事,深化王母娘娘在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形象,从而淋漓尽致的全面展现王母阁的丰厚文化底蕴。
据《济宁县志》记载:“古南池在城南三里许小南门外…·荷花盛开时,清香袭人,而白莲尤胜” 特别是夏天,满地洁净荷花,争奇斗艳散发阵阵清香,令人心旷人怡。“南池荷净”景观来源于此,被誉为“济宁古八景”之一。
乔羽艺术馆位于古南池南侧,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歌词大家,中国词坛泰斗乔羽而建。济宁市任城区是乔羽的故乡。他出生于1927年,去年六月去世。是我国著名词作家、剧作家、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原名誉院长。代表作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一方沃土》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感染了几代中国人。人们从他朴素无华的歌词中感受到他与时代共振的脉搏,他与人民共同的心愿。
少陵祠是为纪念唐代诗圣杜甫所建。 杜甫于开元二十五年驻足济宁,畅游南池, 留下诸多诗篇,其中以《与任城许主薄游南 池》 诗广为流传:
秋水通沟油,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李白与杜甫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与济宁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诗仙李白寓居济宁多年,诗圣杜甫也在济宁、充州等地驻足, 二人在济宁留下诸多广为传颂的诗篇。唐天宝年间,李白杜甫两人相会,携手同游南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传为千古佳话。伫立在时空,再会于此,欣赏南池美景,作诗赋词抒怀,延续千年友情。
“九龙叠水”是为保南池水永不干涸,王母 令在南四湖、北湖及运河一秋水河、越河的八条龙与镇守南池的青龙并肩叠水,确保无失。南池西侧秋水河上呈现出九龙叠水之景象。从此大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柳行东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 年),随漕运发达,在全明一(俗传为明崇祯皇帝太子)阿带訇带领下募集资金,于康熙年间扩建,成为今日之规模。其建筑保存完整,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装饰有序、布局合理,肃穆巍峨、气势恢宏,具有独特的伊期兰风格。全寺占地面积6211平方米, 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整座建筑有大门、南北讲堂、班克亭、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卷棚、前殿、中殿、后殿) 四部分勾连而成,各殿层层升高,房脊和山墙均饰有青色雕刻花砖,工艺深湛堪称珍品,另有水房和其它附属 屋等砖木红构的明清法式建筑。
济宁名吃甏(bèng)肉干饭,其实和济南超意兴的米饭把子肉很相似。据说起源于元朝,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的大米从水路源源不断运往北方。江浙一带客商坐船来北方做生意,吃不惯北方的饭菜,出行前,总爱携带一些腊肉,同时焖煮一大坛卤肉,放入南方的豆制品,随船北上,易于保存,由于反复加温焖煮,糯烂奇香。吃饭时,蒸熟的米饭拌上陶器炖出来的肉并浇一点卤汤,别有一番风味,引得济宁人争向仿制,逐步发展成甏肉米饭。解放前,常有经营者以扁担挑着饭菜走街串巷,一头挑炭炉,一头挑饭,甏置于炭炉之上,此法可节约炭火,又使肉吃出一种别样风味。
济宁,真不愧是历史名城,也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