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族,是百越地区越人各部的统称。在先秦古籍中记载的是对长江中下游以南沿海地区的部落常统称为“越”,但是“越”和“百越”都只是一种统称,并没有形成民族,而是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的古代部落。
当时的古越族生存在长江中下游,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在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也是零度以上。树木生长旺盛,森林众多,气候湿热,适合了蛇类的生长。在茹毛饮血的先民与禽兽杂居,依靠着打猎为生,他们在打猎时看见了野兽凶猛、强大,稍不注意就会丧失其口中,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有许多野兽可以通过驯养繁殖,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地食物。
还经常看见许多细小的蛇类常常能使人失去生命,就认为有蛇神存在,在长江中下游蛇类最多,也经常看见蛇,也正是因此古越族与蛇类打交道的最多,时常看见一些蛇类吞食一些比自身还要大的动物而感到不可思议。当时的人类盛行图腾,而百越人就把蛇作为了自己的图腾了——蛇图腾!象征着自己的族群虽然小,但也能打败比自己族群强大的敌人。
这也是说明了大自然将古越族与蛇联系在了一起,若古越人没有生活在长江中下游,那么古越人的图腾也就会改变,也就会没有古越族与蛇的渊源,也就没有古越族蛇的器文化,也就使得古越族民族文化,这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啊!
随着历史的推进,人类文明走向了融合,古越族开始了发展和壮大将长江中下游的纳为了自己的版图,但自身喜欢安宁生活的风格使其没有向北扩张。反而在生活上有了发展。正是因为生存在蛇的生存环境下,他们的生活也与蛇息息相关。古越族与蛇的源远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时的古越族把蛇作为图腾,对蛇非常敬畏,甚至会举行仪式来表明他们对蛇神的敬畏;当遇到天灾时,就会祭祀蛇神,请求蛇神的保佑。在瓷器上雕刻蛇的形状,祈求保佑;每家每户也会有供应蛇神的地方。若有人对蛇不敬,会被烧死等等一些事情。这些就是百越人的生活。
但随之历史的演进人们也就慢慢脱离了迷信的控制,在周朝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时,文化也相互交流,使得原本在长江中下游生存的古越人也与外界交流了起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蛇文化。
例如东周时期的蛇纹玉带钩、蛇纹琉璃釉玲珑球形器、蛇纹青瓷鼓座;春秋兽钮栗地蛇纹镜;西汉的伏羲女娲四神规矩镜。等等一些蛇文化遍布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让人谓之可叹。由此可以看出古越族当时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这都是源与他们平常对蛇的观察,对蛇的喜爱,对蛇的尊敬。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如此丰富的蛇文化。
古越族崇拜蛇,不仅把蛇作为氏族的图腾,还在历史的长河的种种扩展和演绎下成为了十二生肖的蛇生肖。大家都知道龙是虚拟出来的,而蛇是现实生活中真是存在的,但这之间也有着若隐若无的联系。
《史记》中记载了汉高祖刘邦醉斩大蛇,一老妇哭诉说被斩之蛇是白帝之子的化身——白帝之子,就是人们所说的“真龙天子”。还有中国传说中的四神兽之一的玄武,越人崇拜蛇与龟结合的玄武,竟然还被神话成了掌控大地的星宿,成为了二十八宿之一。这既是一个神话传说,又从另一方面解释了古越族与蛇的历史渊源之深,令人望而声叹啊!
古越族起源于现在的绍兴,后又迁徙于南方沿海各地,成为了一个分布较广的族群——百越。蛇在古越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古越族崇尚蛇,在春秋就有了栗地蛇纹镜,镜子上刻画的蛇徐徐如生,显示出了古越人对蛇的尊敬。战国时期,《战国策·赵策二》中有明确记载“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说的就是古越人在身上纹上蛇一样的花纹,表示自己是蛇的同类,让自己不受蛇的伤害。
在当时的环境适合蛇的生存,而古越人当时对蛇特别的崇拜,在身上纹上了蛇的纹身即使对蛇的敬畏,同时也是想得到蛇神的保护,把蛇当成了守护神。即使到了汉朝也依旧保持着纹蛇纹身的习俗。在春秋时期的器物上“手捧月轮的女娲”,人身蛇尾,同时在神话历史中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是人类的母亲,表现出越人对蛇的崇拜推到至高的层次。越人崇拜蛇为生肖是从东汉时就有了。
越人崇拜蛇的习俗,在许多出土的文物资料中也可以证明,东州越国贵族土墩墓葬群中出土的玉带钩,琉璃釉玲珑球形器和请辞甬钟上面均有精美的细致的蛇纹。特别是青瓷鼓座上所装饰的蛇纹是由九条,均是昂头,蛇身盘绕,遍布蛇身的鳞片,活灵活现,动人心弦。
还有很多的在绍兴年间,发现了一些古拙的铜镜,这些铜镜上均有蛇纹的出现。除了出土的文物,也有传世文物同样能够证明越地崇拜蛇的习俗。这些具有越地风格特征的铜镜,这从另一方面映现出了当时的蛇文化在当时的影响之大,遍布着民间。
综上所述,古越人与蛇的渊源,是大自然给于古越人和蛇的渊源的开始。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留存,在远古部落时期,古越人对蛇的尊敬就已经有了,随着历史的长河,随之出现了越人的铜器,随历史的发展古越人对蛇的尊敬发展到了崇拜。
古越人在生活上与蛇一同生活、在文化上添加了许许多多的蛇文化、在习俗上都有着与蛇有关的节日,总之,零零总总,古越人与蛇的渊源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深,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越人与蛇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为历史增添了浓厚的一笔色彩,丰富了中华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