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离宫因位于桂川畔而得名,总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左右,水面近九千平米,不仅可以陆岛回游,还可乘船穿行于岛屿之间,可惜不知道怎样的身份才有乘舟而游的待遇,严格限定参观路线和时间,管理和保护那是相当精确细致,想要全方位亲密接触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了,一般人不可能享受得到。不过,此行我已很满足了,虽然必须按预约时间准时入园,游赏过程不能恣意,但绝对适意,有充分的时间观览和拍照。跟在游人后面的那个管理人员,总是把自己隐身到建筑转角或树的后面,耐心地等最后一个人拍完照片往前走了才现身跟上,我差不多总是最后的那个人,不由在心里对他细致周到的分寸感深深鞠躬:)。
池泉园:桂离宫在整体布局上属于舟游和回游结合的池泉园,以人工湖“心字池”作为庭园的中心,所有建筑都围绕着“心字池”进行布局建造,建筑正立面朝向湖面,这是典型的池泉回游式庭园的特征;水中设置五个岛屿,岛屿之间以桥相连,在平面上形成回环结构;岛上堆土、植树、建亭,不仅平面错落有致,立面也极尽变化,深得中国山水园造园手法之精髓。
书院造庭园:主体建筑是被称为“大书院”的一个建筑群落,古书院、中书院和新御殿错落有致地联成一体,成雁行式布局,是日本书院建筑的代表之作。同属皇家离宫,桂离宫的建筑不像京都御所的那样奢华排场气势逼人,看上去低调质朴,书院气息浓厚。
茶庭:草庵风的茶室建筑散落于园中各处,形态各异而气息融合贯通,所以整个庭园处处流溢着茶庭清雅的韵味。
文人园:小品建筑的起名和景致的营造充分体现了文人园的特征,松琴亭、月波楼、笑意轩等等,文人气十足,与中国文化及诗词颇有渊源。
庭园没有围墙,长篱蜿蜒,曲径通幽,还没进园就已让我深深折服。
表门内,一条沙砾小道直通御幸门,进入御幸门后向左进入御幸道,然后路分两条,一条照直前行通向大书院,另一条左拐去往外腰挂。表门是离宫的正门,一般情况下是不开的,平时进入使用的是位于表门右侧的黑御门。
游客参观当然也不可能从表门进,而是从表门旁边的小路走到参观者出入口,然后在休息所内集中聆听“观前教育课”,再跟着讲解员从御幸道开始参观。大家首先被带到表门和御幸门之间的沙砾小道上,御幸门用原木做门柱,茅草做檐顶,门扇则是通透的木栅栏式,简单朴素。因为没有得到可以拍照的示意,所以我就很老实地傻站在那里听着听不懂的日语讲解东张西望,叽里呱啦一通之后,回身开始正式游览,我所谓的正式游览就是可以开始拍照片啦——
这个建筑叫外腰挂。
外腰挂是日本茶庭中的功能性建筑,翻成汉语就是等候处,是被邀请来参加茶事活动的客人休息等待的地方。相对外腰挂还有内腰挂,外腰挂在外露地,内腰挂在内露地。露地即茶庭,“脱离一切烦恼,显露真如实相之故,谓之露地。”(千宗旦《茶禅同一味》)
照片上可以看到,外腰挂也是树干做亭柱,茅草做顶,简单朴素。
亭前的这条延段在各种园林书籍中出镜率相当高,可算是多种石材组合铺装的样板,短短的十几二十米,视觉上非常丰富,石材大小、形状、色彩各异,天然的与人工切割过的,排列、穿插、衔接,堪称完美。
延段的端头有石灯笼和手水钵。石灯笼的原型是寺庙里的献灯,后来引入到茶庭中,用于夜间照明和装饰庭院,石灯笼造型美观别致、千变万化,加上不同的寓意,逐渐发展成为日式庭园的标志性装饰要素之一。
桂离宫里桥多,简直是一步一桥,木桥、石桥、土桥都有,可惜不是每座桥都能走到。
从外腰挂往前走过一座小桥之后,就到了黑色卵石铺设的洲浜,可观中心小岛。
中心小岛上有园中著名景点——摹写天然名胜的“天桥立”。“天桥立”实景位于京都府海宫津湾,是一条潮流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细长沙洲,其状如桥,桥上百年古松郁郁苍苍,沙洲伸向海水之中,沙洲之下却藏着淡水水源,因此洲中间建有水井一座。天然奇景被复刻展示,也是格外珍重了。
过洲浜后走过一座整条切石做的小桥,来到松琴亭所在的半岛,放眼望去,只见“松排山面千重翠”。
松琴亭内景——停琴余音松风起,绿满画框。
松琴亭是桂离宫内最高规格的茅草形制的正规茶室,其室内布局和功能划分也是相当讲究了。
从松琴亭下来再走过一座土桥,到达赏花亭和园林堂所在的大岛。
赏花亭内景,竹制花格窗外是幽深的树丛。
赏花亭前的飞石。
飞石也是日本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最初在茶庭出现,本意是模仿山间小路,让进入茶亭的客人在曲折行走的过程中,集中精神于脚下,同时感受山野的寂静肃穆,逐渐静下心来。
赏花亭是园中最高点,可观赏中岛景致——拱桥连接的两个中岛,其中一岛有石桥与大书院所在的绿地相连。
在桂离宫,无论视野多好,都没有一个角度可以看尽湖面,池外有池、岛外有岛,景深景域无形中得到扩展。
手水钵前面有一块石头比一般飞石要高一些,名为前石,是进入茶室之前洗手净口时的蹲位。这种比较低矮的手水钵与周围的小环境一起称为蹲踞,是茶庭中一种配置样式,一般由前石、手烛石(夜间放烛火用的)、汤桶石(冬天放热水桶用的)、海(排水用的一小片沙砾)等构成。蹲下洗手和躬身入室一样都是茶事礼节,喻谦敬之意。
园林堂前的土拱桥,也是桂离宫经典画面之一。
园中主要建筑,除了园林堂是瓦顶,其余都是草顶,朴素的茶庭风格。
书院靠近水池的小高地上,是“月点波心一颗珠”的茶室——月波楼,中秋之时,日观红叶夜赏月的所在。
框景——月如歌,秋满窗。一窗红叶山,一窗松琴亭。
月波楼回转过来是御舆寄,即书院的玄关,前庭覆盖着杉苔,通往中门方向的延段由切石拼铺而成,延段中间放着打了十字扣的石头,表示“请止步”。
桂离宫实际上经两代人的手才修建完成,但其整体风格非常和谐统一,建筑与庭园浑然一体,不论设计还是施工处处体现了建造者的修养和才华,朴素的文人气息在日本皇家园林中实属罕见。
从中门出,然后再过一座拱桥,参观就结束了,意犹未尽,一步三回头。。。
篱篱篱还是篱
最后是桂川之畔分隔庭园与道路的活竹篱。
竹篱外,安静的大路;桂川畔,繁茂的野树;冷雨疏风,此去何处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