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约1.2毫米,雄成虫体长约0.8毫米。虫体黄色,上覆白粉。触角鞭状7节,口器刺吸式。蛹长0.8毫米,扁椭圆形,背部乳白色。幼虫体长0.25毫米,扁平椭圆形,背部淡黄,有半透明蜡质物覆盖体上。卵长0.8毫米,圆锥形,初产时乳白色至浅黄色,后变黑褐色,有金属光泽。
2、为害状:桑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桑粉虱成虫常群集产卵于新梢嫩叶,幼虫孵化后刺吸嫩叶的汁液,被害叶片出现大量褐色小点并逐渐枯萎,嫩梢失水枯萎。桑粉虱多于桑树上部叶背产卵危害,幼虫排泄蜜露于桑叶易引发煤污病。
3、生活习性:1年发生多代,有世代重叠。以蛹在落叶上越冬。桑树展叶即可见成虫危害嫩叶,成虫喜欢把卵产在新枝、嫩梢叶背,梢端。幼虫蜕皮壳和蛹壳附在叶上,老熟后化蛹于叶背,该虫夏秋季发生多,密植桑园受害严重。除桑树外,该虫还危害茶、杨梅、李、梅、柿、柑桔等。
4、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落叶,杀灭越冬蛹。②诱捕成虫。成虫羽化后密集于枝梢嫩叶上时,每亩悬挂20-30张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③摘除嫩梢。夏季桑粉虱繁殖盛期摘去顶梢1—5叶可减少卵及幼虫基数。④改善环境条件。加强通风透光和排湿工作,创造不利害虫生存环境。⑤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喷洒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10-14天。幼虫发生期用24%溴虫腈悬浮剂40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5-8天。⑥保护天敌。引进释放天敌昆虫七星瓢虫或龟纹瓢虫,通过生物防治控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