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开创者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公元前210年在沙丘宫驾崩。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的遗诏写给长子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交代自己的后事,不管是丧礼还是下葬,都要在咸阳举行。这句遗言听上去比较可疑,秦始皇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掌舵人,临死前居然不交代立继承人这件大事,只关心自己的葬礼,因此后世普遍怀疑,当时秦始皇已经病重,这封遗诏被赵高和李斯删改过,重要的内容已经被抹掉,并不可信。
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前已经预料到刘氏江山会遭遇危机,因此在他的遗言中,也预留了解决的办法。刘邦去世前吕雉问他:“丞相萧何死后,谁可以接替他?”刘邦答道:“曹参可以。”吕雉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回答:“王陵可以,陈平可以辅助他。周勃敦厚不善文饰,今后能匡扶汉室的就是周勃了,让他做太尉。”吕雉继续问,刘邦回答:“这不是现在可以得知的。”刘邦的这一番遗言,其实是安排好了功臣集团来对抗吕雉家族。一切都如同刘邦的预料,曹参接替萧何的相位,王陵又接替曹参,期间虽然吕氏集团把持朝政,但吕雉死后,周勃便发动政变,将吕氏家族斩草除根,立刘邦的儿子刘恒为汉文帝。
西汉被王莽终结之后,光武帝刘秀重新建立汉朝,刘秀为人仁厚,没有杀过功臣,他的遗诏也很谦虚:“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刘秀最崇敬的是汉文帝,因此遗诏也是要继任者学习汉文帝制定的制度。还交代手下人,不要因为自己的丧礼惊扰到百姓:“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地方官不用到京城吊唁,也不要派吏员和驿卒用信件来吊唁,大臣们听到遗诏,无不掩面流涕。
结束数百年乱世的隋文帝杨坚,去世前留下的遗诏很长,先总结了自己的功业,然后又专门解释为何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只是话虽然说得漂亮,最后却被事实打了脸,杨广做了皇帝之后,建造大兴城、京杭大运河,征调百万大军攻伐高句丽,导致百姓负担沉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最后隋朝在十几年后,便重蹈了秦朝“二世而亡”的覆辙。
唐高祖李渊去世时,早已失去权力,做了近十年的太上皇,因此他的遗诏中并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既殡之后,皇帝宜于别所视军国大事。其服轻重,悉从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国事早已不需要他操心,除了对李世民说的客气话,只简单交代了一下葬礼务必节俭。
杀伐果断,听不得别人半句批评的明太祖朱元璋,遗诏中却做出了自我批评:“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大意就是,我是贫苦人家出身,自幼很少读书,没有古人那样博闻强识,因此我好善、嫉恶的品格,是远远比不上他们的。一辈子不知道什么叫做谦虚的朱元璋,在死前突然谦虚起来,这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因此也显得特别感人。